“无碍”成长,“智慧”护航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持续以教育数字化赋能育人模式创新——

“无碍”成长,“智慧”护航

■本报记者 阿妮尔

“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房间,还有清洁工具。”

“跟着语音提示,自己操作试试。”

近日,在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情景模拟实训教室,职高一年级的几名学生使用VR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家政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戴上VR眼镜的瞬间,一间家政室便出现在学生眼前。学习过家政服务的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还能跟着语音提示在虚拟房间里尝试完成家政清洁任务。

“VR+教育”模式是宝应特校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最新探索,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将尝试把学生未来实习工作的场景1:1还原,让特殊学生“沉浸式”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未来走向社会、投身工作打好基础。

“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能更好地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该校校长胡红华告诉记者,10余年来,学校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借助数字化工具探索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师成长等教育教学关键环节的创新变革,让各项工作越来越智能高效,也让高质量特殊教育惠及越来越多特殊学生。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进数字化建设,特殊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不容忽视。“VR虚拟现实设备的投用对训练学生知觉、反应等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工作实践的技巧,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生活场景,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胡红华介绍说,学校尝试用软件模拟医院就诊、火灾逃生等多个现实场景,学生可通过实时感知声音、画面等传递的信息,反复模拟在相应场景中可能需要面对的情况,逐渐锻炼出应有的动作和反应。

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宝应特校还是该县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承担着宝应全县有特殊需要少年儿童的教育、康复指导等工作。为此,该校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研发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区域平台,教师们对全县的特殊学生进行信息登记、能力评估、教育记录和成长追踪,并在每名学生的主页上实时更新信息,跟踪其教育安置、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实施情况,全方位守护特殊学生成长。

“只需一台平板电脑,在屏幕上点击操作,全县每个特殊孩子的个别化教育动态、进展就能呈现在眼前,教师们可以协作探讨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宝应特校教科室副主任陆洋一边查看学生的成长情况记录,一边向记者展示这套在线系统的操作方法。

此外,在每月为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时,该校还会为送教教师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设备,为认知存在极大缺陷的孩子送上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和康复指导。“使用平板电脑和专业训练课程,学生能通过系统交互有效补偿语言等功能丧失的缺憾。在送教时辅以脑电波治疗仪,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并稳定他们的不良情绪。”陆洋说。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极为明显,这也是宝应特校数字化建设的起点。早在十几年前,宝应特校就成为宝应县首批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学校之一,教师的教学录像和网上结对教研活动都通过录播教室开展。此后,学校陆续自主开发宝应特殊教育网、“手语在线”学习软件、“医教结合”实验管理平台和评估系统等,从数字化视角探索教研方向、拓展教研职能,进而推动教研方式现代化,在全省、全国产生一定影响。

新冠疫情期间,为实现不间断式培训,提升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特殊教育技能,宝应特校建成了宝应特教研训平台,通过网络进行特教理论学习和课例、实操观摩,让特校和普通学校从事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参与教研培训,培训效果大大提升。学校还初步建成了特教教学资源库,为个别化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提供良好支撑,全县特殊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都以此为基础高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