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为小学体育多加把“安全防护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后疫情时代,为小学体育多加把“安全防护锁”

■邳州市岔河镇中心小学 王飞

春学期开学以来,全国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疫后无忧”。一方面,越来越多人“阳康”后因为高强度劳动、运动而不幸离世的案例让人揪心;另一方面,关于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形成相关后遗症目前还未有科学定论。因此,作为教师,在校园内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做好学生健康监管的“责任人”;作为重点防控群体中的重点防控环节,小学体育教师更应重视并切实做好后疫情时代体育课上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体育安全和体育健康,真正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后疫情时代,小学体育课还需关注和重视哪些方面的安全隐患呢?笔者以为,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关注后疫情时代学生的体质情况。一方面,此前的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体育,导致小学生身体机能下降;另一方面,“阳康”后呼吸、消化、运动、神经等系统受到损伤甚至酿成惨剧的案例并不鲜见。小学生对身体状况的表达能力不强,需要体育教师更加细致地关注其体质情况,减少、消除因体质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

关注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情况。“线上”“线下”授课模式频繁切换、社区封控等因素对学生心理产生了影响,如沉迷网络,对真实的世界缺乏情感;学习动力减弱,自觉性和自控力降低;情绪更易激动、社交能力降低等。体育教师要切实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防范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直接和“次生”问题。

关注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情况。虽然新冠感染已经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问题在体育课上依然不容忽视。如过度防护,包括在课间体育活动中戴口罩,反复消毒等,导致体育课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再如防护不当问题,与过度防护相反,有家长认为疫情已经过去,对仍在流行的疫情放松戒备,增加了感染和传播的潜在风险。

关注其他季节性流行病情况。春秋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期,当前,已有地区发生了诺如病毒肠炎、春季流感等传染病。作为易感群体,小学生会遭遇季节性传染病与新冠病毒叠加的风险,一旦发生,必将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应及时关注风险隐患,为保护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站岗放哨”。

后疫情时代,小学体育又该如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笔者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建议如下:

进一步增强安全体育的责任意识。小学体育不只是体育教师的事,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等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等,引导小学生树立安全体育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要自觉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因病或不适及时报告和就医的习惯,并在体能教学中不断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运动节奏,让科学锻炼和安全体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进一步加强安全体育的体质监测。把学生体质监测作为小学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档案,特别要跟踪健全感染新冠病毒、特定疾病(非危及生命的恶性病变)、特异体质(异于常人身体状况)和异常心理等四类学生的健康档案,为其制订个人健康运动指南,针对特殊学生分层实施校园体育活动,让小学体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消除因体质差异带来的体育安全事故。

进一步丰富安全体育的多元课程。体育课堂教学要科学设计、循序渐进,可根据学生身体状况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安排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如踢毽、慢跑、武术、健身操和低强度的球类运动等,并根据学生身体和体能的恢复情况逐步提高学习强度和难度。课余体育训练要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提升运动水平。学校体育竞赛要根据学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差异化安排,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开学两周内不宜组织高强度、高对抗的体育竞赛。以终身体育为培养目标,以安全体育为教育底线,积极挖掘校内和区域体育资源,开发建立“三个层面、四大种类”的体育课程“菜单”,包括基础层面的常规课和专项课,实现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兴趣层面的项目社团,构建体育特色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专业层面的校运动队,加强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通过多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分层运动落到实处,努力让体育因体质而异,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进一步优化安全体育的作息设置。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活动,课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表现和情绪变化,合理安排并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提醒学生课后及时休整,必要的情况下反馈身体状况。畅通家校沟通联系渠道,共同引导学生科学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针对后疫情时代小学生体质情况,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意见,遵循安全第一、科学锻炼原则,组织小学生开展“少吃多餐”式的体育活动,通过将每天体育锻炼的一小时合理划分,进而分散每天体育锻炼的总量,合理降低单次的运动强度,消除体育的安全风险。

进一步强化安全体育的生活保障。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体能,绝不能囿于体育锻炼,只有统筹协调好体育运动、科学膳食、管理睡眠等几个方面,才能为学生健康发展筑牢保障。强化膳食营养保障,指导家庭做好科学膳食,讲究营养搭配,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强化睡眠管理保障,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探索“作业熔断”机制,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让优质睡眠促进学生骨骼生长、大脑发育、视力保护,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