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价,从“评分”到“激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镇江市京口区以探索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重点聚焦“素养成长”,整体优化教育生态——

绿色评价,从“评分”到“激能”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通讯员 蔡艳

落叶、废纸、丝带,可以“变”出什么花样?在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阳光周”的活动课堂上,二年级学生以“变废为宝”进行主题探究,孩子们开动脑筋、动动小手,染色彩、粘树叶,款式精美的落叶书签点缀了春天里的创意课堂。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镇江市京口区申报的《绿色评价,赋能增值——教育生态理念下区域跟进式学科素养评价改革》项目成功入选。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区切实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聚焦“素养成长”,整体优化教育生态,不断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参加了‘小猫爱钓鱼’的数学闯关游戏,小鱼卡片成功‘上钩’。等再完成几个闯关,我的‘游园卡’就要集满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尹晨宇说。在该校,充满童趣的游戏闯关活动以“玩”代“考”,让学生们深度参与,涵盖全学科的综合性测评全面检验了孩子们一学期以来的成长与收获。

低年级的无纸化测评是京口区开展“绿色评价”的一个重要抓手。2019年起,京口区初步探索部分学校低年级表现性评价的试点工作,“乐考”拉开序幕。去年9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明确提出要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要求下,区域全面升级“乐考”,将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融入情境,让“乐考”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以“小动物游园”形式设置乐考情境,围绕语文学科“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知识能力考查,采用“小刺猬写字”“小兔采蘑菇”“小鸟叽叽喳”等形式将题型与动物特点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游园式、闯关式的考试情境中深度感受学科魅力,提升学科素养。镇江市实验小学采用模块进阶乐考的方式,融合多门学科,每一道关卡均设有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审美情趣、道德理想的子项目,对学生进行五育并举的全面评价。

“新学期开学,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发展,区域结合实证式阶段评价、学生学业监测情况等,通过主题模块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状态。”镇江市京口区教师发展中心监测中心研训员陆骏杰介绍说,与传统以排位和单一分数为评价结果的统考统测不同的是,“模块考”围绕省市义务教育监测中区域薄弱环节,如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来制订相应的测量目标、工具,并嵌入各校的学业评价中。借助大数据平台分析,对班级、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准确摸排,为诊断各校相关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提供依据。

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功能,京口区还从评价的维度、手段与工具入手,围绕不同学科的素养发展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更能体现学科素养的监测方式与评价指标,让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如体育学科采用“随机抽样+体测项目监测”,音乐学科采用“问卷+面试+表现型任务”,劳动学科采用“问卷+劳动技能测试+劳技作品”等方式展开评价。

以劳动学科为例,该区以小学《劳动》生产劳动领域“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中的《鞭炮结》为项目内容,采用“编结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编结外形的美观、牢固程度”两个评价维度,以“编结的长度和用时”“是否均匀、紧实”的评价标准来具体量化学生作品。“这种基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果开展的立体式评价,突破了以往测评的单一维度,让评价更具有指向性与差异化,将更好地作用于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中建构起实践性思维,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陆骏杰说。

评价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全面升级。京口区各校积极探索“绿色评价”体系下的课程改革,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阳光周”,以一个项目贯穿不同年级一周的所有课程,孩子们通过项目式的合作探究学习,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类小问题。“打破学科界限的项目式学习,深度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性与创造力,为他们的多元成长赋能。”该校校长侯晓蕾说。

京口区实验小学以艺体为特色,重点关注过程性评价。学校将评价标准融入平时的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校本化的课程浸润中学有所获。“一二年级是学生的审美启蒙期,我们就在音乐、美术课堂中融入京剧元素,如音乐课让孩子们吊吊小嗓、练习身段,美术课画画脸谱、纹样临摹等。”该校教导主任赵春蓉介绍说,学校还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校本化京剧课程“梨园新声”,拓展成为“京剧+X”的特色课程,实现了传统特色课程与学科课程重组的新样态,也为不同孩子的成长发展拓宽了学习维度。

“‘绿色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长与进步,也为他们明晰了努力的方向与发展的动力。”京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仲伟表示,未来该区将进一步整体规划,基于集团化办学,区域各学段联动实践,推动区域学科评价更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元化,更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可塑性和发展力,真正实现评价从“评分”到“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