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为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高邮市教体局统筹推进“走教”试点工作,每周为乡村学生送去专业的音体美课程——
“走教”让城乡教育更均衡
■本报通讯员 张其森
“大家猜猜,今天我们学画什么?”2月20日,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小学美术教师照例来到临泽镇川青小学,为该校三(1)班学生上美术课。孩子们拿起画笔跟着老师练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认真。“有专职老师上课,放在以前可是件稀罕事。我校离城区较远,很多专职美术老师不愿意来,就算来了,很快也会离开。”川青小学校长张元强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以前美术课一直是由语数英教师兼职授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学生进城就读人数激增,部分规模较小的乡村学校教师“超编缺员”,师生比例失调,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高邮市教体局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在部分音体美学科教师紧缺的乡镇,开展送课到校的“走教”试点服务,用“一送一”“一送多”“多送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学困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此,该市教体局制订了《音体美学科教师“走教”工作方案》,明确“走教”计划的目标、措施、管理和保障。2022年秋季学期初,该市召开试点工作部署会,在该市7个乡镇和4所市直属学校首批选派19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为16所受援校开展“走教”服务,满足农村孩子的课程需求。
据高邮市教体局人事科科长居思兵介绍,该市统筹安排“走教”形式和内容,重点强化“走前、走中、走后”三段式双向设计,确保“走教”试点工作走好、走稳、走实。
“走前”按照受援校申请、派出校供给、教体局统一调配的思路,统筹考虑各校学科教师缺口、走教供给能力、走教学校距离等因素,逐一审核走教教师资格,确定走教教师名单,制定工作计划,签订工作协议,开展走教培训,努力做到按需走教、供需平衡。“走中”则实行派出校和受援校双向管理制度,加强走教教师派出安排、授课签到、授课教案、课后返回等节点监管,派出校和受援校共同制订授课计划,协调课程安排,保证走教课时。“走后”,进行派出校和受援校双向考核评价,由受援校对走教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其结果作为派出校对走教教师发放补助、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走教”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不仅让乡村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音体美课程的独特魅力,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助力。参与校在“走教”过程中加强教研互动,适时开展共同备课评课、共同跟班听课、共同研讨交流,很多参与走教的教师都表示获益良多。此外,该市还依托“青蓝工程”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等渠道,打造教研共同体,积极引导受援校教师主动跟学、跟教,提高业务能力,促进受援校和派出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互通。
“走教教师每周虽然要花一定时间穿梭在两所学校之间,但学校会参照课后延时服务费用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在评先评优及职称评聘时也会适当倾斜,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临泽小学校长徐信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