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专业写作,为了更好的抵达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唐朝霞
图为作者与学生一起写作
教育是一种抵达,抵达灵魂的最深处,唤醒沉睡的力量,并为心灵指明方向。专业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抵达教育的美好境界。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的确,专业写作对思维、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20多年来,我用心写生活,写学生,写课题,写课堂……真诚的文字,让我平淡的教育生活激荡出别样的欢乐。
写生活,给生活注入更多“滋味”。教师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体悟生活,将生命的“源头活水”注入课堂中。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象地阐释了读书之道。因为诗题的缘故,人们更多地关注这首诗的哲理意蕴,很少去欣赏“半亩方塘”本身的景致,更无从思考这“清如许”的方塘真正的源头在何处。我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有种直觉——如果真是普普通通的池塘,何至于让朱老夫子发出如此慨叹?直到我来到他生活了50多年的武夷山,亲眼目睹了这半亩方塘,我才豁然开朗。方塘很小,后方有一个环形断崖,如同高大无比的屋檐,山上的水从“屋檐”流下,正好汇入下方池中。好一个“源头活水”,竟是从高高的天上来的!那是何等的天工才造就这一奇观。伫立方塘之侧,我突然想到了我的课堂。教师须时时刻刻注入未经污染的“天水”,方能保持课堂的澄澈。课堂之水源自哪里?毫无疑问,来自教师、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旅途中,我围绕如何在课堂中“开源”进行阐述,思考如何抵达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更高境界。一篇随笔就这样“出炉”了。
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当我们时时刻刻以教育的视角面对生活,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春天,看到花开,我写下《春风一家》组诗;下雪了,我就写《雪飞扬,我心亦飞扬……》;感动于婆婆的辛勤付出,我写下《婆婆》;回到乡村,面对诗意田园,我写《行走乡间》;看到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大地,我写《母亲,土地》……我喜欢写下生活中丝丝缕缕的感悟。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纯粹的喜好,一种生活的态度,一次随感而发、随性而为。正是这样的“涂鸦”,让我的教育生活更加丰满、充实。
写学生,给教育注入更多“温暖”。有些班主任可能不太喜欢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其实,他们正是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精力和关爱的孩子,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思考,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写作素材也能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某次精彩的发言,平时木讷的孩子在雨中塞给你一把伞,新接手一个班……每天跟学生在一起,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怒哀乐,一些细微的小事总能激荡起教师心中的涟漪,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库。
《那些温暖的教育细节》,源自于一次旁听英语老师宣读英语分数:每报一次分数,他都会对孩子说一句鼓励的话。这个小设计看似平常,我却由此想到,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在学生心里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但很少有人注意这些细节,更不用说注意这些细节可能造成的“失误”“伤害”。我想到了一句话:“细节是成就孩子成长的一缕阳光,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深藏着教育,教育应从细节开始。”在这样的思考之下,我意识到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于是写就了一篇教育随笔。
同事孩子回家后忐忑不安地问:“妈妈,我做错了一道题,老师给我打了五角星,怎么办?”同事告诉孩子,错题订正就是了。孩子还是很苦恼,纳闷做错了题目怎么还有五角星,还有些担心老师会发现错题后“讨回”这个五角星。整个周末,这个小小的男子汉始终处于惶恐的状态。这让我想到:花是自然的恩赐,童心也一样。保护孩子的童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实践,用开放、包容、创新的品质去滋养。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写下了《花是自然的恩赐》。
20多年来,我常跟孩子们分享自己写的文字。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了,教育生活更加温暖了。把学生当做写作对象,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比读再多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都更加有效。
写课题,给教学注入更多“思想”。我们的教育生活由无数碎片组成,往往不易形成完整的经验。专业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部分并加以深化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使之成为我们专业素养的一部分。
10多年心无旁骛的读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思考、更高追求。2010年9月,我站在4楼办公室的窗口朝外望去,绿色的原野仿佛流向无尽的未来。就在那临窗眺望的瞬间,“田园作文”从我的脑子里跳出来,我抓住了那一刻的“灵光”,开始带领学生做“田园作文”的实践。我申报了田园作文课题,找到了一条研究的主线——以课堂为阵地,以“田园”为依托,以学生的生态发展为方向。教育生活不再单调,处处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和惊喜。一个课题、一班学生、一盏灯、一支笔,见证着我对语文教学的虔诚。这段时间里,我写的主要文章,都离不开“田园作文”四个字。在我的“田园作文”理念下,孩子们对作文的喜爱达到了新程度,这令我惊喜不已。
2014年上半年,我一直在琢磨“田园作文”的序列安排、课程开发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在实践中暴露,也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循着对“田园作文”的粗浅认识,我将零散的思路整理成文,为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做准备。那半年里,我的脑海里萦绕着的全是写作,坐在火车上、躺在床上、开会的间隙……字词篇章在脑中盘旋。从一开始对“田园写作方法”的泛泛而谈,到最后确定“文心开蒙”主题,我理顺了写作教学的儿童本位思路。最终,我站在了“教海探航”一等奖的领奖台。对此,我并没有太多意外,也许在推敲文字、提炼思想的半年里,我已将获奖置之度外。如琢如磨的专业写作过程,便是莫大的幸福。
专业写作,促成了我的成长。因为写作,我总能张开思考的眼睛,观察周遭的一切;因为写作,我总会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状态;因为写作,我总是保持一颗敏锐的心,凝结点滴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因为写作,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抵达了幸福完整的教育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