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变革的力量,区域教育生态的蜕变
——新教育实验的海门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 许新海
我与新教育实验结缘始于2003年3月31日。当天,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颁奖大会在南通市海门区举行,朱永新教授应邀作新教育实验学术报告。当晚,朱老师组织“教育在线”网友座谈会,我第一次有机会直接与他对话。那时,我还是海门东洲小学校长,刚刚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想带领东洲小学“二次创业”,走内涵发展道路。此时遇见朱老师和新教育,让我有了向更高办学境界攀登的强烈憧憬。
2004年,我作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被公派到南澳大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从到澳洲第一天起,我坚持每天写日志,并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开辟了澳洲课程故事专题帖。在国外的一年时间里,我先后写了300多篇课程教学和文化学习的故事、50封给学生们的信,以自己的行动与坚持,践行着新教育实验的行动之一——“师生共写随笔”,并以此影响学校的师生们,利用网络平台带领他们开展新教育实验。
2005年1月回国后,在朱老师帮助下,我的两本专著《澳洲课程故事:一位中国著名校长的域外教育体验》《澳中跨文化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作为新教育的系列丛书相继出版。
后来,我担任海门教育局副局长,分管小学和初中,推动海门以区域方式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其间,我攻读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朱永新老师。2012年,我担任海门教育局局长,此后海门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在更深层次上持续推进新教育。
多年来,海门教育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愿景的引领下,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育等项目为路径,教育行政、教科研、培训、督导等部门整体联动,区域学校全员参与,多年的行动与坚持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变革,实现了区域教育生态的蜕变。
一是营造书香校园,让每一个师生丰富精神的底色。海门区域书香校园建设以阅读阶梯的构建为主,不断完善“晨诵午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和“阅读挑战”机制。其间,我们研发出版《好书伴我成长——阅读手册》(小学)、《名著导读》(初中)等书,持续加强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建设,新教育阅读节成为各学校和全市的节日盛典,每次都能吸引十多万名师生及家长参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是推进每月一事,让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2006年起,海门围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公民教育行动的研究”,出台了《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纲要》,以“每月一事”项目为抓手,推进公民道德素养提升行动。2016年,出版《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操作手册》。
三是构筑理想课堂,让每一节课堂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师生生命深刻共鸣。2008年始,海门围绕新教育理想课堂建设,致力于打造幼儿园的“兴趣课堂”、小学的“活力课堂”、初中的“智慧课堂”、高中的“高效课堂”和职中的“技能课堂”,教师们在观课、研课中夯实了有效教学基本框架底线,形成了一批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在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比、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屡屡获奖。
四是探索共同体建设,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长平台。海门以组建新教育共同体方式启动区域新教育实验,通过新教育共同体核心团队建设来引领一线教师参与新教育实验,逐步形成了区域教育共同体的五种形态:市直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城乡联动发展共同体、学科发展共同体、校长俱乐部、名师(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深入践行新教育教师成长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区域教师成长阶梯,名师与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五是推动特色发展,让每一所学校拥有不同的发展跑道。为打破百校一面的格局,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006年始,海门用5年时间推动了农村学校“达标创特”工程,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特色项目,乡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教科研水平、教师素养、学生素质等大幅提升,全面提高了乡村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
六是践行文化立魂,让每一所学校怀有独特的气质。2008年始,海门区域践行新教育“月映千川”的文化建设理念,开启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全市各中小学的特色创建渐渐演变成了文化再造的生动实践。文化再造背景下把着眼点投向学校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指向学校的文化发展,让文化为学校立魂。通过新教育十大行动,重建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所所学校的特色文化成就了海门教育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七是缔造完美教室,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幸福的源泉。2010年,海门开始区域推进“缔造完美教室”项目的探索,从完美教室价值系统的建构、卓越课程的研发、课堂文化的打造、共同生活的营建、节日庆典与社团活动的组织、班级公众号建设等方面,致力于让每一间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2012年,海门出版《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2019年,重编、出版2.0版《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操作手册》。
八是研发卓越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切的课程。2014年,海门启动了《新教育卓越课程三年行动计划》,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区域推动研发卓越课程项目,充分挖掘地方与校本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元与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同时,探索“选课走班”模式,让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色课程,形成了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课程研发与实施机制。我们团队先后研发了晨诵课3718节、整本书共读课894节、名画赏析课119节、名曲赏析课133节、百部儿童剧63个,并通过新教育APP、新教育实验微信服务号向全国教育同仁推送、分享。
九是家校合作共育,让每一位父母掌握科学的家教之道。2007年,海门教育人在全国首创了家庭教育日活动。海门从2007年1月6日(星期六)始,把每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周末确定为“家庭教育日”,每个家庭教育日,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2012年,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组海门分站成立,至今已组织了100多期亲子读书会。2018年,海门新父母学校总校成立,并实施海门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
2003年遇见新教育,遇见朱老师,我从一个小学校长到一个县域的教育局局长,亲历了新教育实验在海门的启动、推进和发展,见证了新教育的行动哲学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核心追求,以及对师生生命成长、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区域教育生态蜕变所产生的价值和力量。海门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等荣誉,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成绩均在江苏持续领先,海门中小学生年均斩获全国性奖项200项以上。十几年来,海门先后有30多位教师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其中我参与创办的东洲小学就产生了9名特级教师。近10年来,共有13万多人次的全国各地教育同行来海门参观、学习、培训。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海门教育的成功经验。
如今,我虽然已经调至南通市教育局工作,但始终关注海门教育,新教育在海门也早已融入校长、老师、父母、孩子们日常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理念和项目也早已融入海门区域教育推进的各项具体工作和行动之中,继续影响、推动着海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展望未来,新教育承载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时代、新使命召唤着我们新教育人打点行囊再出发,踔厉奋发新作为,我也将继续躬身入局,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长、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