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朱雪晴
图为该校开放日活动
2006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一所民办小学宣布倒闭,学校只有13位教师,75名学生。幸运的是,教育局及时伸出援手,接管了这所小学。
2020年,这所学校成为萧山区第一个一校三区的教育集团,拥有17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
这,就是我所在的学校——银河实验小学。
短短十几年,是什么让一所学校绝地重生,行稳致远?
第一阶段:绝地重生,艰难成长
2006年,“如何让学校活下来”成为我们的目标。当时,萧山刚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愿景、理念、项目和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希望。
每年,新教育都会聚焦于一个项目作深度研究。我们学校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新教育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新教育倡导儿童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意识到阅读的巨大意义。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们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通过打造高品质的班级书柜,为孩子们提供与其年龄最匹配的书;通过晨诵午读、银河读书节,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领读者。我们奉行“一级做给一级看”:引领学生阅读,从引领教师阅读开始。行政共读、教师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成为常态。
教师三专。2010年,朱永新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新校舍落成典礼,并作了专题报告。他说,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三宝”。我们的教师培养也从这三方面展开:教师共读成为常态。每位教师都通过博客每天上传一篇千字文。此外,我们还建立了7个基于优势潜能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每一位教师在最热爱的领域,做最擅长的事。
研发课程。2012年,朱永新老师在全国年会上推介了我们的入学课程。入学课程,就是借助儿童课程,破解一年级儿童畏惧上学的教育难题。可以说,这是我们在课程研发领域的初步尝试。此后,我们的十品性课程、农历课程日趋完善。
学校文化。搬进新校区后,“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成为银河实小人的关注重点。我们3次赴石家庄参与“学校文化”研讨,寻找属于银河的“太阳”。我们提出了“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的办学理念:让生活在银河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优雅的成长姿态,在银河校园里同生共进,实现生命的最优发展,闪耀生命的盈润之光。我们打造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兼具的环境文化,开学宣誓、校长礼物、毕业典礼、感动银河颁奖典礼等仪式,让每一个银河人有了共同的使命与价值观。
回顾第一阶段,我们重点做的是学习领悟,践行反思。2008年,我们接受了新教育研究中心为期一周的田野培训;2010年,承办为期一周的全国开放周;2013年,新教育第13届年会在萧山举行,我校作了精彩展示,敞开校门,言说故事,让我们对新教育实验理解更透彻、信念更坚定。
第二阶段:深度融合,行稳致远
2014年,我校校长章建平受教育局委派,率管理团队结对帮扶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这标志着我们学校已历经磨难,茁壮成长起来。
2019年,朱永新老师出版了《未来学校》一书,里面提到的教师角色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家庭教育“王者回归”等,触发了我们许多的思考。那一年,他第5次来到银河,勉励我们顺应变革,朝向未来。
那么,如何朝向未来,行稳致远呢?我们将新教育与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五项管理、“双减”政策等高度融合,确立了银河的发展路径。
深度推进课程。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架构。研发课程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我们研发了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校级课程,比如食育课程、新闻课程等,同时,继续推进班本课程与学科课程建设。
学习方式变革。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那就是从“目标—达成—评价”为标志的课堂,转变为“主题—探究—表现”为标志的项目式学习。2019年我们研究“停车系统”,2020年研究“变废为宝”,2021年聚焦“星耕园”,2022年设计“迎亚运”开幕式……几年来,项目式学习慢慢席卷全校,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学习生态。
家校合作共育。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孩子教育的起点在家庭,终点在社会。作为学校,最需要做的是助力父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为此,我们成立了好父母学院,推出了家长会客厅,“家长也要持证上岗”成为银河家长的共识。
智慧校园行动。信息化时代,如何让技术赋能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这几年,我们启动“银河大脑”,在助力日常教学的同时,推动评价方式的变革。比如,2021年,我们启动了“新三好学生”项目,依托科技,动态推进了学生的成长。
回顾第二阶段,我们将新教育理念与国家政策导向、区域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结合学校的生命气质,开辟了银河的生长路径。
回望来时路,我们无限感恩:没有新教育,就没有银河小学。
新教育,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教育,是播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8个字,就是最好的注解。新教育让老师们变得像农民一样,耐心地等待不同的作物按着它们自己的节奏成长。这么多年,我们坚持每周家信、全员家访、全科评语以及电子档案评价,我们努力做到“守住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
新教育,让我们明白,好的教育,是基于人的幸福与完整的事业。践行新教育的这些年,无论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在一起成长。2020年,我们承办首届新教育示范学校开放日活动,很多参与开放日的专家、校长说:银河老师、学生、家长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人民教育》曾3次刊发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中小学管理》记者在蹲点后,写下了《看见你们的幸福》。
2008年,朱永新老师第一次到银河时,就为我们题写了这句话“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清楚地知道,经过十多年的粗浅尝试,尽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我们一直在向朱老师擘画的美好愿景前行,我们全体银河人会不断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教育,真正“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