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打造智慧校园 助力学校发展
■赵志宏
科技改变世界,智慧定义未来。近年来,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运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塑创智慧教育品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水平和能力,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敬贤”智慧教育模式。201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盐城市智慧校园示范校。2020年,学校又以全省第二的排名获评首批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开启学校管理新模式
学校地处盐城市盐南高新区,自2013年创办起,学校就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树立用信息化建设提升办学品质的理念。为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学校先后建立校园电视台、自动录播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VR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手工实践室、3D打印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和物联网体验馆等功能教室。各教室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增设电子班牌、电子阅读器,装备云课堂、图书借阅系统。学校配有专门的网络中心,专职管理员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维护。同时,学校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融合创新,利用智能身份感知技术、教育云平台开展校园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发布校园动态,展示教学成果,打造安全、智慧、多彩、温馨的校园。
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学校利用区教育云平台,完备校务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接入省“明厨亮灶”平台,规范食堂安全管理;借助视频会议平台,协作管理跨区域会议;携手公安系统,成为全市“智慧平安校园”首家试点学校,实现治安要素的可防、可控、可查;运用网站、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定期上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报道,引导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实行智能管理模式。学校总务后勤部门对校产管理、物件报修等实行扫码随查;通过人脸识别、安防系统,保障体育场对外开放安全可靠;与盐城市图书馆合作成立敬贤实小分馆,实现图书借还互通;教职员工上下班签到、请假审批、家校联系等全方位接入“钉钉”系统。
实现教学方式新转变
智慧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在信息技术植入的同时,引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学校全面升级“云课堂平台”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课堂师生的实时活动场景,录课、回放一键开启。
学科教研信息化。学校通过云平台教学助手功能进行线上授课,课前导学,课中互动,课后巩固,在线检测,一键批改。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共直播、录播课程1250节,上传区教育云平台优秀微课70节,线下线上有效融合。学科组每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库进行二次备课,开展“每人一课”数字化学习研究。目前,学校已自动留存各学科录播课例400余节次,为全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了鲜活案例。
课程融合特色化。学校架构以科艺融合为主的校本特色课程,横向链接语文、数学、科学、信息、美术等多个学科,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生态素养以及创新、合作等能力,助力智慧教育生根发芽。借助课程融合,学校组建了3D打印、科学探究、无人机等多个科技社团,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学校与大丰荷兰花海旅游景区共建物联网生态花房,通过App实现远程监控、灌溉、加湿、补光,点燃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
实施教育评价新标准
借助区教育云平台,学校转变教育评价方式,从传统粗放式管理走向大数据指引下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学校的“大数据评价”,主要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状态大数据进行测评,将模糊的、滞后的传统学习评价的定性描述转为科学、准确、即时的定量可视化形式。我们据此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学生云成长档案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又一项成果。它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运动、健康、测试等数据,为每位学生留下内容详尽、形式多样的“成长脚印”,直观、全面地呈现孩子的进步和不足。
在智慧校园创建中,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校获批成立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能力提升项目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1名教师在省STEM教育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5名教师获盐城市小学信息化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师团队在盐城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两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成功结题,省前瞻性教改项目“体验式学习:建构儿童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成功获批。同时,学校获评教育部首批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盐城市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坚持“互联、互通、互动”,从点到面,从一校到全区,助推区域信息化教育优质发展。目前,盐南高新区内各中小学校均已获评省智慧校园,各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白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在今后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上,敬贤路实验小学将继续探索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最佳途径,实现整体规划、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作者系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校长,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首届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