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组团式”职教援伊,助力伊犁职业教育三年实现全国大赛三个“零”的突破——
铺设伊犁职业教育发展新“丝路”
■本报记者 王琼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作为新疆唯一的代表队进入现场决赛并获二等奖两个,实现自2018年教学能力比赛赛事改革以来新疆代表队国赛获奖“零”的突破;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比赛,伊犁州获得新疆代表队唯一的一等奖,实现5年来新疆代表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伊犁州获得三等奖1个,实现自2019年班主任能力比赛纳入国赛以来新疆代表队国赛获奖“零”的突破。
三年实现全国大赛三个“零”的突破,原因何在?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江苏“组团式”职教援伊为伊犁职业教育铺设发展新“丝路”,使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陈伟俊作出肯定批示:“江苏教育援疆有深度、有力度。”
出实招求实效,
职教援伊有力度
2020年3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系主任刘第毅接到正式通知挂职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并牵头筹建霍尔果斯市职业高中;5月,霍尔果斯市职业高中获批;9月,霍尔果斯市职业高中投入使用,围绕当地主打产业开设5个专业,并迎来首批230名学生。刘第毅说:“从专业设置、人才管理方案到学校相应规章制度,在投入使用前全部制定完成,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
短短6个月时间,实现了霍尔果斯市职业教育“从无到有”的突破,是江苏对口支援伊犁职业教育速度与力度的生动体现。
3年前,江苏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来到伊犁,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要求:“第十批江苏援伊前指要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深入推进‘组团式’支援,硬件软件并举、输血造血并重,创新融合本地需求,用好用活江苏优质教育资源,为受援地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有力助推伊犁州和兵团四师、七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求提出后,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联合伊犁州教育局制定了《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考核细则,真抓实干、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江苏援伊前指干部人才组副组长、伊犁州教育局副局长彭召波告诉记者,江苏职教援伊团队第一时间从全省的职业学校选拔优秀教师援助伊犁职业教育发展,选拔的教师以中组部和教育部计划内选派人员为主、柔性人才为补充,“其中择优遴选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均能输出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从行政干部到一线教师,江苏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师支援伊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马世美从教28年,是该校推行养成教育的优秀代表,曾获模范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最美中职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伊犁,她的班会课深受当地教师和学生喜爱。伊犁丝路职业技术学院(筹备)教师木合依提说,自己从教以来第一次听班会公开课就是马世美的“养成良好习惯,收获美好人生”体验式主题班会,“没有刻板的说教,原来班会课可以这样上。”
据了解,江苏先后分两期从省内59所职业院校中选派21名援疆干部和79名支教教师到伊犁进行援疆工作,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4人,占选派教师数的54%。
“在建强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我们要求,援伊团队要对受援学校出实招、求实效。”彭召波说,在试点学校,各援伊团队通过调研找准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统一制定帮带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组团式”援伊教师“一日一解析、一周一讲评、一月一座谈、一季一回顾、一年一评比”的“五个一”帮带工作机制,规范高效教学,统一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等,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资金投入上,3年来,江苏投入教育领域援伊资金达12亿元,占援助总资金的20%以上,其中用于职业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达1.5亿元。
“组团式”支援,
构建全链条帮扶体系
2019年6月,原伊宁卫生学校、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伊犁州财贸学校、伊犁技师培训学院、霍尔果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学校优化整合,成立了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3年多来,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累计制订完善了63个教学管理规定;制定全校58个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750余门课程标准;累计指导完成8个高职专业和新设19个中职专业及2个“3+2”专业的申报工作;累计指导并申获自治区教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达15项,获批资金4700余万元;累计指导50门已立项院级精品课程全部顺利在线开课,实现学校在线精品课程“零”的突破;累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大赛90余个奖项……时任伊犁州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石岗批示:“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充分体现了‘组团式’援疆的优势和援疆干部的辛勤努力。”
据了解,江苏创新探索“名校长+管理层+骨干教师”的“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对受援学校从学校管理到教育教学进行全链条帮扶。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朱斌说,这一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单打独斗”的援疆方式,援疆教育人才与新疆教师和管理人员形成合力,将疆外管理、教研、培训、教改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到受援学校,“‘组团式’有利于推动援疆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积极转变,为新疆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当地发展留下宝贵的人才资源。”
江苏“组团式”职教援伊先后分两期从省内35所职业院校中选派15名援疆干部和40名支教教师,到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担任院长、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以及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院长储开峰介绍说,团队入校以来,始终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升级内涵发展为主题,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系统推进教育教学规范化工程、教师结对帮扶“青蓝”工程等六大工程。“正是他们的到来,推动学校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才有了学校发展质的飞跃。”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党委书记赵泰峰说。
江苏“组团式”援伊教师的到来,不仅给伊犁试点职业学校带来了更加完备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他们还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等各方面的先进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
伊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有10位江苏援伊教师,他们是来自南京的援伊职教团队。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伊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芮桃明说,这些教师来自南京8所职业学校,到伊宁工作后,分别与伊宁职技校25名青年教师结对,传递江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现代教学教研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2022年伊宁职技校成功申报了6个伊犁州职业教育课题,多名教师在技能大赛、说课大赛上崭露头角,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升。
争取后方资源,
凝聚支援合力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实习单位作为支撑。”曾长期负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朱波,对职教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有自己的理解。2021年,朱波从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前往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担任旅游艺术系副主任,他很快就发现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学生到优质企业实习机会太少。”朱波认为,培养旅游、烹饪类专业人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尤其是要到高星级酒店去了解行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工作经验、行业规范。
朱波于是寻求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帮助。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从校企合作单位中遴选企业,考察资质,促成他们与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的合作,很快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35名学生获得前往疆外高星级酒店开展一年顶岗实习的机会,这也是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建校以来首批在疆外企业实习的学生。
为凝聚支援合力,放大援助效应,江苏“组团式”职教援伊团队一手“补短板”、一手“拉长板”,最大限度争取、整合后方资源,助力伊犁职业教育发展。“江苏助力伊犁职业教育发展,援疆干部、援疆教师带去的不仅是丰富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更是后方院校在各方面的支持。”彭召波说。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通过江苏“组团式”职教援伊深化帮扶模式,38所江苏高水平院校对口帮扶伊犁州职业院校,27所江苏院校加盟伊犁州职教集团联合会。其中,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3年来累计与江苏35所职业院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通过柔性引才、西部计划等方式,累计引进48人到校支教和指导。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17所援助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江苏13所高水平院校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免费向伊犁对口院校师生开放。张家港工作组确定3所后方职业学校“组团式”帮扶巩留县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投入700多万元。
在每年的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前,援伊团队都会选派伊犁职业院校教师赴江苏参加大赛集训。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护理专业教师郭钰获得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她说,正是比赛前在江苏接受了3个月系统、专业的培训,才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这也是她从教15年以来第一次参加这种集训。
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成效,支持对口援建城市的顶尖职业学校托管伊犁县市职业学校,增挂江苏职业学校伊犁分校牌子,实施3年托管计划。伊犁州还将选派一批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江苏挂职锻炼,提高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和教学水平;选派优秀师生到江苏参加技能大赛集训,力争在自治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