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乘风破浪是青春的姿态
——读《愿少年乘风破浪》
■仇士鹏
《愿少年乘风破浪》
汪曾祺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乘风破浪是汪曾祺先生对少年的祝愿,也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年姿态。迎着新时代的阳光,捧读《愿少年乘风破浪》,我和无数奋进新征程的人在各自的赛道上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需要对风浪“不惧”。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跑警报》一文。“联大的学生见到预行警报,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听到空袭警报:汽笛声一短一长,才动身。”战争期间,敌军飞机时不时进行轰炸,这样的求学环境无疑是极为艰苦的。如先生所说,敌军的用意就是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可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对于灾难,有了一种珍贵的“不屈服”的精神。所以联大的师生们在警报声中淡定自若地上课、学习,比如马同学,不管有无警报,夹起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再向郊外走去。
如今的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鼻尖缱绻着校园里草木的清香。可很多人对巍峨险峻的书山和无垠浩瀚的学海望而却步,逡巡不前。唯有睥睨拍向船头的风浪,锤炼自身的品质和能力,才能拥有无法被征服的灵魂。
乘风破浪,需要严谨端正的态度。在《写信即是练笔》中,先生对此进行了深入阐释。无论写作的内容深浅和篇幅长短,即使是写一封信,都要当成一篇文章来写,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需要成熟完整地呈现。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对钟表指针的每一次挪动负责,对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脚印负责。
乘风破浪,还需要开阔广博的见识。先生在《开卷有益》中反复强调,文学爱好者应当博览群书,不只是文学书,文学之外的书也应当看,“即便是一本老年间的黄历”。当今的社会愈发多元,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我时常阅读大量的杂书,在文字里遍览科技发展最前沿的成果,见证社会在现代化历程里的日新月异,欣赏我没去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乘风破浪,更需要自得其乐的能力。正如先生在《自得其乐》中所说,他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候。人想要在一件事上做出名堂来,从内心深处就不能排斥、抵触它,即使它事实上是苦的,也要甘之如饴,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读《愿少年乘风破浪》,是跨越时空,聆听先生教诲的过程。关于现实与理想,关于成长与创伤,关于迷茫与奋斗……这些深刻的命题都能在先生的书中找到温柔的答案。在新时代,我们当把青春的欢歌当作云帆高高挂起,乘着新时代的长风,直往沧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