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坚守育人初心,百卅勇毅前行
■冯章葆
江苏省镇江中学(以下简称省镇中)校园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株草木都饱经岁月沧桑、记录历史风云,最终凝聚成专属于“古润最高学府”的独特神韵与气质,绘就一幅钟灵毓秀的动人画卷。
在这里,我们感受“一切为民族”校训的浸润,体会“敬教养德”独特气质的传承,接受“努力前程,探源学海,顺应江水潮流”校歌的教诲……省镇中精神流淌于课堂内外,熔铸于师生的血脉之中。
回望百卅风雨历程
铭记南泠本意不改
“壮丽山川古润州,江左人才渊薮,院本南泠山依北固,一黉弦诵声悠……”省镇中的校歌,唱出了每位教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精神,唱响了每位学子上下求索弦歌不辍的远大理想。
省镇中作为一所具有131年校史的名校,始终传承“一切为民族”的校训,在新时代,竭力倡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特色,肩负“品位教育”的责任与担当,践行“做有品位教师,办有品位学校,培养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的学校使命。
省镇中的前身,是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于1892年创办的南泠学舍(书院)。如今,南泠书院的琅琅书声虽已远去,但“一切为民族”的校训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带着热情和执著,在省镇中每个人心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省镇中著名校友、“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锋”于漪老师深情感慨:“母校‘一切为民族’校训,融入莘莘学子血液,成为立身处世之本。”
胸怀立德树人初心
坚守教书育人使命
省镇中的“南泠文化园”是安宁的:阳光洒在“于漪教育思想馆”旁的花丛中;“院士廊”前树影婆娑;“读书台”“篆刻苑”“桃李苑”旁是静思的身影。“南泠文化园”又是昂扬的:南泠启辰摄影社、CTB创新挑战社、“鎏光”文学社等数十个普惠性社团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无处不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我们总结发展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明晰了“培养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办一所让学生“愉快生活、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永久怀念”的学校。
这里有清晰的德育目标——
高一以“为民族,明职责”为目标,注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种习惯培养;高二以“为民族,促成长”为目标,注重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三种意识教育;高三以“为民族,敢担当”为目标,注重远大理想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学业发展目标三种目标引导。
这里有多维的育人机制——
学校经过研究和论证,提炼出 “品位教育”的办学思想。它包括品位教师、品位课程、品位课堂、品位管理和品位文化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内涵和结构,都有融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考虑,都有理论研究和行动实践。
在培养目标上,我们提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现代中国人”。这一育人愿景至少包括四个特质:文化教养、现代素养、民族精神、君子风度。同时加强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既重学校教育主阵地,又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德育功能,使德育渗透教育教学各环节。
省镇中成立了江苏省首个学生发展委员会,搭建了学生自育、家校联系、连接社会的新桥梁;学校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学生分会、班委会、团委会等组织机制完善;全体学生参与校园文明志愿者活动,团委、学生会共建南泠志愿者服务社、“小橘灯”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行志愿服务。
这里有活泼的校园生活——
南泠辩论社获得华语辩论世界杯高中组冠军;校刊《鎏光》获得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校报(刊)评选特等奖;近百名学子先后受邀走出国门,走进哈佛课堂,聆听诺贝尔奖得主授课,学校是江苏省5所具备哈佛峰会校长推荐资格的高中学校之一;“五月花海”合唱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经典诵读成果展、书画作品展,为学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省镇中给予学生创新发展力、学习驱动力,让每个学生力争成为新时代有所作为的优秀青年和优秀人才。
这里走出了一个个文化、医疗、政法战线的杰出人才,用智慧播撒希望,引领时代的步伐;这里还走出了一个个科教、经济、农业领域的专家,怀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创造着令人惊叹的成果。
他们中有江苏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重症组组长贾凌;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金怡;有为中国电镜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郑长林;有长期从事模式识别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研究的沈红斌;有从事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等学术研究的高峰;有积极援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谢蕍;有外交战线的优秀外交官胡钰旻……
特色引领激发活力
科研兴校勇立潮头
我们始终坚持“教师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通过“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爱心、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
加强师德涵育。我们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月、志愿导学、师德承诺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提升自我修养。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批师德楷模,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省市劳模,两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
重视教研推动。我们提出“人人有研究专题”,让教育科研活动真正做到校本化、全覆盖。近3年,超过100人次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9名教师分获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等教学竞赛的一、二等奖;在2018年5月公布的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学校有7节课获部级“优课”,6节课获省级“优课”。
立足科研赋能。我们注重以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素养,以课题研究驱动人才培养,以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建设,尤其重视教科研对重大培育项目的创新孵化作用,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影响巨大的高端研究成果。近5年,1项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两项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1项成果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学校共主持省级研究课题18项。
凸显队伍优势。省镇中各类名、特、优教师数量均位列镇江市最前列,且学科覆盖面广,示范引领能力强。学校现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两人;2018年11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2021年10月,学校被评为省级教师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期考核优秀学校。
在这里,我们有在全省推广、对课堂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五步教学法”,这是省镇中老师的教学“密码”。
在这里,我们有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法”,这是省镇中学子的成才“密码”。
在这里,我们还有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发课堂革命的“‘互联网+’教育”,这是省镇中师生的智慧“密码”。
……
忆峥嵘岁月,薪火相传;感桃李育人,生生不息。正是这一次次突破、创新,再突破、再创新,一点点地凝聚成省镇中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内核,绵延至今、历久弥新。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百卅传承续写华章
应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传承“一切为民族”的校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省镇中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一切为民族”的崇高思想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走过1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一条“一切为民族”的教育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报国之路和复兴之路,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切为民族”校训的精神内涵,为学校的创新发展赋予了民族精神教育的历史重任,未来省镇中仍将谨遵“一切为民族”校训,培养“现代中国人”。因为“一切为民族”的精神内涵要求每一位镇中人都要有坚定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文化素养、优秀的现代教养、谦逊的君子风度。
古润江畔的弦歌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曲,见证着江苏省镇江中学的古老和年轻、曲折与辉煌。而今,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希望与期待,省镇中必将迎来“她”更加壮美的未来。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中学党委书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