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需练好“内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教育写作需练好“内功”

■马雪芳

“教育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工作者把有关教育方面的行动、收获、体会、经验、设想等写成文稿的行为,如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论文等等。

教育写作的目的是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质量,同时也起到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教育写作既能成就自己,也可惠及他人,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笔者观察当下教育写作的现状,觉得情况并不是非常乐观,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如,个别人不在选题、创新、锤炼上下功夫,力求写出独具特色、发人深思的文章,而是去图书馆搜罗一些教育报刊,然后从这张报纸上选一节,从那本杂志上辑一段,“拼接组装”成一篇所谓的教育教学文章。更有甚者,甚至连图书馆也不去,就在电脑上拼凑资料“创作”。因为网上的资源某种程度上要比图书馆丰富,一篇文章只需花个把小时就能“搞定”。但这样做并不能使自己的教育写作能力得到半点提高。

怎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笔者根据30多年来的教育写作经验体会,抛砖引玉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注重内外兼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写作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一位教师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至退休,有将近40年时间。怎样让自己幸福快乐地度过这么漫长的教育生涯,这中间教育写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写作需要教师外在的自我与内在的自我进行“友好交流”,是教师过好内在生活的主要方式。一个只会过外在教育生活的教师,他追求的只是教育表面的热闹,没有体验到教育的趣味、作用和意义。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既会过外在的教育生活,又会把外在的教育生活通过内在心灵的体验,转化成独一无二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的教师必定是幸福而优秀的。

热爱专业阅读。人有两个成长,一个是躯体的成长,一个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食物,精神的成长靠阅读。教育人的精神的成长当然主要靠教育阅读。那么,我们应该主要读哪些著作呢?笔者的体会重点在三类,一是教育专著,二是文学名著,三是哲学著作。阅读教育专著是建立自己的教育骨架,即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阅读文学名著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丰满自己课堂教学的血肉;阅读哲学著作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使自己更爱学生。如此进行专业阅读,既丰厚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做好专业记录。教师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但我们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把这些小事一件一件做好了,也是不简单的。优秀的教师习惯于把简单的小事做细、做实、做深,几乎没有什么例外。我们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把一些小事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日积月累,就能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素材,也锻炼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教育写作培根固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勤于专业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专业思考可以使你的教育行为不偏离航向,使你的教育教学更有特色,使你的教育教学更有效果。当你的专业阅读、专业记录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必定会出现质的变化,脑海里会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思想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你要准备好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把它变成文字固化下来。比如笔者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教育随笔,提出“小学语文最好的教材是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图书馆是最好的学校”“一个小学生如果在他毕业离校的时候,已经养成了自觉阅读、写作的好习惯,那么他以后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观点,就是平时勤于思考的结果。

当一位教师修炼到一定境界以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能随手拈来。当然,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思考三者并非是静止孤立的,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的。阅读能促进记录,记录能推动阅读,阅读、记录能催生思考,思考又能深化阅读、记录。“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物化形式,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只有端正教育写作的态度,平时练好专业阅读、专业记录、专业思考的“内功”,写出的教育文章才有宽度、高度和深度。这样的教育写作既提升了自己,又有益于他人。

(作者系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美好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教学管理部部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马雪芳名师工作室(语文)”领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