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立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讲台上的立春

■李秀芹

立春是24节气之首,新一轮四季更替由此开始。此时虽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过,春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古人重视立春,在古代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周代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去郊外迎春,祈求一年的丰收。民间有“鞭春”的习俗,鞭打春牛,送走寒气,开启春耕。在唐代有吃春盘、春饼的习俗。

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作为农村学生,案头田头都要兼顾,节气对于我们更有意义。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寒假过后,新调来的罗老师教我们语文,他第一天上课,正值立春。这天,罗老师教我们写了一个小篆的“春”字,他边写边讲解:下部是一个“日”,代表着阳气生发,气温回暖;中间是一个“屯”字(这里读“zhūn”),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最上面是一个“艹”,代表着万物萌动、草木复苏。

古人真是智慧,一个字就解释了物候的变化。罗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春”字小篆写法,还给我们布置作业,回家后多写几遍。那时候纸多金贵呀,我们上学都用石板,老师告诉我们,回家后可以用土坷垃在墙上写,可以用树枝在地上画,也可以用石头摆出一个小篆的“春”。立春写“春”字,这也算立春节的一种雅趣吧。

除了教我们写“春”,罗老师还教我们读立春的古诗词:“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听罗老师讲这些诗词的意思,仿佛春风扑面而来,顺便把春日的绚丽春光都吹来了。

那时农村生活条件不行,春天是难捱的日子,我们只知道立春是春耕播种的开始,却没听过立春这天要吃春盘、春饼,青黄不接的季节,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但罗老师告诉我们,没有春盘、春饼,依然可以让舌尖接触春天。明代《酌中志》里写道:“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那时家家都不缺咸菜缸,立春这天吃萝卜咸菜,“咬春”人人都可以咬。而且大自然是免费的,可以到田野里张开嘴,咬一口春风,咬一口春光,咬一口梦想,咬出一个美好的期待,一个美好的明天,一个美好的未来。

罗老师还嘱咐我们,立春这天要说吉利话,平时同学之间有矛盾的,可以借这天对对方说一句吉利话,便可重归于好,同学关系融洽了,心情便徜徉在春光里,不知道多么惬意。

这年的立春,罗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春天第一次在语文课堂上灵动温馨起来,也开启了我对语文以及文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