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智能小车点燃创新火花
■本报通讯员 范苏 钟钰婷
运用多学科知识自主编写算法,精确控制速度和方向,实现智能化要求,让高速状态下的小车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为未来智能汽车高速运行提供有效参考……不久前,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总决赛赛场上,来自南通大学的本科生队伍在智能小车比赛中不断创新,一举斩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一项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具有工程实践探索性的创意型科技赛事。“一辆参赛小车不是简单地靠零件拼凑起来的,而是集控制、电子、计算机和机械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系统整合。备赛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着智能车的速度极限,用思维火花碰撞出最完美的设计方案。”来自南通大学的3名本科生焦仕杰、耿俊杰和李正鹏报名参加了本次大赛的极速越野组项目。
极速越野组指定使用的小车模型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要求小车既要按轨前进,又要注重速度。然而高速状态下的小车总是难以控制,发生偏移驶出跑道是常有的事。“我们实验的时候用废了三辆车。”负责硬件设计的耿俊杰说,他们尝试过调整小车的控制参数,也试过加入速度系数,然而实验结果都不理想。经过不断尝试,队员们决定使用换点算法,以达到小车按照赛道前进的效果。但如何解决换点过程中小车快速响应单片机系统计算的结果问题,又是摆在队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负责软件设计的李正鹏抓紧机会,尝试将算法进行创新。回想起实验成功的瞬间,李正鹏十分兴奋,“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是我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
“学长们给我们传授过很多参赛经验,但是真正参加比赛,还是有很多难题需要靠自己去解决。”焦仕杰说,为期一年的备赛时间里,3名成员夜以继日地实验学习,“只要能让车跑得更好更快,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据了解,自2009年起,南通大学已连续14年组队参加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近3年来,该校荣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竞赛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实践是萌发创意的源头,只有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指导教师、南通大学张謇学院副院长傅怀梁表示,今后,学院将更加系统地组织比赛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助力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