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原则,在稳定发展中创造新亮点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坚持三个原则,在稳定发展中创造新亮点

■许新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教育质量得到了实质性提升。新教育20多年来持续发展,始终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心前行。新教育实验要在稳定发展中创造新亮点,必须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擦亮新教育实验政治底色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教育实验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教育实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教育改革行动,所有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都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章程》第三条在阐述学会宗旨时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教育分会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分会政治性质所必需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新教育实验始终,贯穿新教育实验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新教育实验区域和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教育实验所有课程和项目都应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领新教育十大行动,引领新教育的课程实践,在生命课程、公民课程、艺术课程、智识课程、特色课程的全面实践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的形势下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新教育分会及各会员单位、新教育实验学校都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谋划部署各项工作,要结合新教育实验,在管理机制、育人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实现形式。

坚持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价值追求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培养幸福完整的人。衡量一个学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是不是真正的新教育,幸福不幸福是第一标准。教师们、孩子们及其父母们不幸福,那就不是新教育。新教育首先要把幸福还给教师,还给孩子,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我们的学校、教室,我们的教育生活能不能让孩子们时刻有着自由的心灵,这是最重要的。关于“完整”,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完整”,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完整”,身心灵和谐发展是“完整”。“完整”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高度统一,是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得到张扬,让每一个生命得到更大的舒展,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新教育很重要的标准。新教育学校就应该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成为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的中心,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的中心。

新教育的初心衍生出了新教育质量观。新教育语境中的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业性质量。新教育从来没有说不要分数,新教育说分数是额外的奖赏;二是发展性质量,指保持人发展的潜能,保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性。这讲的是教育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三是生命性质量,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当下的生命体验是否有幸福感。教师“揪,死揪,往死里揪”,学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那纯粹是应试教育的一套,是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也是新教育坚决反对的。

有怎样的质量观,就有怎样的课程、怎样的教育行为。新教育的核心价值、新教育的质量观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新教育人必须坚持核心价值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每一个新教育人都必须具有的信念和定力。

坚持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为发展动力。从本质上看,育人方式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学校进步的重要动力。新教育实验与育人方式改革有着深度的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一是新教育实验的综合性真正体现了“五育并举”。新教育实验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的行动项目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新科学教育、新人文教育、新德育等18项。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新教育实验的项目和课程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新教育实验的推进体现了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推动了“五育并举”的落地,推动了育人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二是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探索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新教育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二重境界。这里的“知识”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名词。所谓“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是指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发现”的快乐。这个“发现”不仅指发现知识的奥秘,更指师生对自我潜能的一种发现,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新的自己,这一种发现是生命价值的发现。第一重境界,所谓“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实际上是把探究知识的过程切分成若干个环节,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第三重境界,所谓“共鸣”,浅层的理解是师生就某一个观点形成共识,有同感,更深层的理解是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师生激活生命,享受学习,不断地发现新的生命潜能和新的生命状态,学生是越学越想学,越学越聪明,教师是越教越能教,越教越有智慧,师生在课堂生活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获得共同成长的快乐。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对课堂的探索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探索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唤醒了师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师生的主动性,成就了师生的价值感,师生由“被动成长”走向“主动成长”,这正是育人方式转型的要义所在。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伟大的时代赋予新教育人更多有所作为的机遇和空间。让我们一起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踔厉笃行,深耕新教育实验,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理事长,本文系作者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