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奔向寻找彩虹的道路
■周娟
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里一群孩子和马修老师之间的故事。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马修老师便遭遇了一群所谓的“问题孩子”,在他的信任与坚守中,一个个消极、逃避、自卑的孩子的从懵懂的状态中被唤醒,逐渐发现自我、创造自我。
这个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学校,连名字都颇具讽刺意味。院长对待这群他眼中的“问题学生”毫无爱心和耐心。在他的眼中,孩子不值得信任。
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认为教育气氛是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内部气氛”和“情感态度”对教育的重要作用。马修老师的教育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他始终信任孩子们,关注孩子们的情感状态,并且进行合唱团实验,把原先单调、死板、枯燥的学习变得多样、有趣和生动。
到校的第一天,马修遇到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孩子,等着周六、等着爸爸的弱小无助的贝比诺;因受到麦神父的惩罚而报复麦神父的贺盖克;善搞恶作剧的莫翰奇等。这群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缺少关爱与信任,导致缺乏安全感。强硬的外表下,他们的内心自卑、懦弱、敏感。
这个在事业上曾经失落的音乐家,在第一次上课就被孩子们“恶搞”,在回到宿舍听到孩子们唱“亮光头、光头,你完蛋了,这里不是你当王”后,在被莫翰奇泼墨水后,却还为孩子做掩护,马修没有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就此对他们失去信任,其背后就是他那坚定不移的教育情怀——“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马修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信任和安全感。
信任具有一种使人振奋的和教育人的巨大力量,很多时候,检验老师对学生是否具有真正的信任,不是看其对优秀学生如何,而是看他对后进生如何。当学生多次令你失望时,你是否依然保持信任?马修老师做到了。
马修老师表达信任的方式也极具智慧。如贺盖克搞恶作剧导致麦神父受伤,他没有将贺盖克交给校长处置,而是要求贺盖克照顾麦神父直到神父康复,培养贺盖克改正错误、勇于担当的精神;合唱团建立之初,马修老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歌唱试音,还邀请了不爱搭理他的孟丹;最小的贝比诺对唱歌没有信心,马修任命他为“合唱团小助理”,故意示弱让其帮忙;唱歌跑调的郭和颂积极担任“琴谱架”……马修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差异,支持每一个孩子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在辅育院里,马修对孩子的信任创造了很多奇迹。莫翰奇是一个别的老师眼中有着“天使脸庞,魔鬼心灵”的孩子,马修老师却认为他是“上帝赐给我的奇迹”。后来,莫翰奇升入音乐学院成为一名著名的指挥家,这奇迹的人生因音乐而改变,也因马修而改变。许多孩子也都因音乐开始变化,班级纪律好了,校园多了活跃的氛围和跳跃的音符。
教育中没有比从容不迫更重要的了,从容不迫是不拔苗助长,不朝令夕改。马修老师的从容,实际上是一种坚守。马修老师没有因为校长的反对而停止合唱团的组建和表演,而是把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睡觉前、早读课、森林边都有孩子们悦耳的歌声。在音乐教育的熏陶下,孩子们爱上了音乐,由过去的“要我学”而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孩子们也爱上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不再把老师当成敌人,而是一起奋斗的朋友。
马修老师用自己智慧而长远的眼光创设良好的“内部氛围”和“情感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让孩子们阳光生长。我也愿做像马修一样的老师,永远信任每一个孩子,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断修炼,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