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

■南通大学校长 施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任何发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国家和民族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尤为重要。高校教师是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有机结合体,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如何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如何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给出了答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是高校教师更高的行为准则。

坚定理想信念,潜心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师,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爱国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用主旋律和正能量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石,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方能以师为镜。南通大学创始人张謇先生早就提出,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即做到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价值追求,做好学生“德”的引路人、示范者,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严谨求实治学,敢于开拓创新。高校教师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要做到严谨求实治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实务实、诲人不倦,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二是坚持真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的理论和知识。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跟进知识发展前沿,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规律,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要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始终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在解决国家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担当作为,力争在为国家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上建功立业。

牢筑“命运共同体”意识,共谋学校发展。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青年教师,理应把握住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既要思考怎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怎样建设好国家、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要认真思考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实现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赢,更好地为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通大学历经110年积淀和传承,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将“人才集聚”作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坚持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创新人才制度、优先保证人才投入、优先落实人才政策;注重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发展和团队建设为抓手,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为重点,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协同”的工作机制,把服务对象覆盖到全体教师,把服务过程贯穿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把服务范围扩展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拴心留人的环境氛围,帮助教师全面发展。全力支持校内优秀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促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实现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突破。通过强化教师岗前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成立名师工作室、评选教学名师、改革职称评审政策、实施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和海外培训计划、发挥教学科研团队作用等系列措施,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台子、指路子、压担子”,有效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指方向”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不断追求卓越,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通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