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学科+”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杨凤楼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始建于1928年,坐落于长江之滨,太湖之畔,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长泾镇,历史积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学校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1年被确认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长泾中学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始终秉持“诚毅勤朴”之校训,坚持“向上向善,臻于至善”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学科+’融合育人”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为长泾中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校将特色建设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建设“学科+”融合育人学校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学科+”课程,实践融合育人理念;打造“学科+”融合育人物质文化,依托学校两个省级课程基地(“语文·英语”阅读课程基地、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基地),建设“学科+”融合育人的物质文化;探索“学科+”融合育人精神文化,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让师生的能力得到共同成长。

学校以“项目·特色”的思路,以进阶式“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抓手,开展以融合育人为主旨的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形成以“学科+”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学科+”融合课程框架的过程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设计和完善,要求教师抓住课程主线,研究课程标准,寻求各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点;发掘真实问题、拓展应用边界,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的跨学科教师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和研讨,发掘社会实践、生产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整合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把拟融合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可实施的教学样态,开发出相应的校本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原创思维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学科+”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学校依托课程基地,整合校内“学科+”融合课程资源,在梳理高中地理、生物、历史、语文、英语、化学、物理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到多学科教学与实践的关联之处,开发了“学科+”融合课程,包括理科融合课程、文科融合课程和融合选修课程等。学校还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挖掘校外“学科+”融合课程资源,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长泾中学依托省级课题《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跨学科融合学习研究》、无锡市前瞻性项目“主题式跨学科研究”等项目,进一步助推师生实现“精神的成长、知识的成长、能力的成长”,优化“学科+”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和操作策略,“学科+”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成效显著。

学校特色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观察、质疑、思考和动手的习惯。近3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100%,学生参加学科类竞赛硕果累累,区市级以上获奖共计1645人次,2021年学生获奖比例达37.62%。学生的活力得到张显,个性得到发挥,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近年来,依托特色项目的研究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发展。3年中,学校新增无锡市骨干教师6人,江阴市骨干教师26人,39名教师在各类优质课、基本功大赛、评优课中获奖,其中获得省市级以上一等奖者9人。“地理+”学科融合育人学习研究获“江苏省第五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长泾中学的“学科+”融合育人实践以其独特性和前瞻性,创造了基于学校校情的新型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学科+”研学旅行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学科+”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被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立项。

未来,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将继续深化“学科+”融合育人的校本实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