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我写作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数学老师教我写作

■冒继承

母校、恩师于我,润泽良多。而提到写作,我自会想起在如皋师范学校读书时的班主任何平老师(如今已为南师大博导、教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但我今天要写的,却是母校两位数学老师鼓励、指导我写作的事,或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写作不要怕失败

在读师范二年级的时候,我和几个喜欢数学的同学,每每翻阅阅览室里和自己订阅的数学杂志,像《数学通报》《中学生数理化》《数学教学通讯》等的时候,出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天真”地认为有些文章,特别是解题类的文章,我们也能写。于是在课余,我们几个就开始写起所谓的“论文”来。都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初稿完成后,我们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忙得有模有样,然后用正楷誊写在稿纸上寄出。那时的我们热情高涨,满怀憧憬,不断向平时订阅的杂志投稿。我们每拿到新一期杂志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翻看目录,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想找到我们的文章。然而,一次次等来的都是失望。再大的热情,再多的自信,也在这月复一月中渐渐消磨。

那段时间,我们真正理解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话的含义。

数学老师柳时光知道了我们几个写“论文”投稿屡屡受挫的事情后,在一个周六的上午,约我去他家坐坐。落座后,他递给我几本数学参考书,热情地说:“这几本书你拿去,这是我当年上学时候的教材,对你应该有帮助。”然后他话题一转,“我听说你们几个在写数学小论文,怎么样?”

显然是明知故问,我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别灰心,我给你讲个‘大信封老师’的故事。我们这里,有一位老师酷爱写作,每个月都向一些报刊投稿,但往往是退稿多,刊用少。每一个月,这位老师都会从收发室领取许多封退稿信。他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自己总是带着一个大信封,把这些退稿信装在里边,然后赶紧离开。于是,这位经常拿着一大袋退稿信的老师,就有了个绰号——‘大信封老师’。可是,他不在乎别人近乎取笑的异样目光,依然坚持投稿,尽管依然会经常收到退稿信。渐渐地,退稿信越来越少,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了有名的作家。”柳老师娓娓道来。

“真的?”我将信将疑。

“当然了!他原来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柳老师依然不疾不徐地说,“写文章,能发表固然是好事,但不必对此太在意,关键是通过写作,把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把笔头变得更流畅。写下去,肯定能有发表的一天。”

“大信封老师”的故事,让我精神为之一振。我暗下决心要以他为榜样。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尽管我依然会收到“终审,不予录用”这样的退稿邮件,但是我一想起柳老师给我讲的“大信封老师”的故事,都会增添新的动力。如今,我也常在给老师们上培训课的时候,给他们讲“大信封老师”的故事,为他们的发展注入动能。

可惜,当时我只顾听故事,未能询问这位“大信封老师”的名号。

写作需要多阅读

还是在读师范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自学大学的线性代数、微积分,但光靠自己阅读从新华书店购买的教材,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是如坠云里雾里。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只好向数学老师翁志峰请教。翁老师见我如此好学,也是在一个周六,约我去他在老体育场的住所。进入房间后,他指着书架说:“这里的数学参考书,你自己选对你有帮助的。”记得我当时选了几本苏联学者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和练习册。和我所购买的大学教材不一样的是,这几本教材特别注重基础,光是微积分的计算,就针对不同类型设计了很多不同梯度的练习。靠着这些参考书,我很快熟练掌握了许多数学公式。

有了这样的参考书,我自学微积分的进度大大加快。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次翁老师在讲一道解析几何习题的时候,我运用所学的微积分思路,很快想到了一个新的解法。翁老师对我大加赞赏,在好几个班帮我做起了“广告”。他也知道我在尝试着写所谓的数学“论文”,就鼓励我把这个新解法写成小论文,参加学校的科技论文比赛。那次,我居然获得了二等奖,还拿到了奖金。

比获奖和拿到奖金更让我高兴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有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新的思路,首先要比别人多学一点。

工作后,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字里行间》系列著作,我都会想起翁老师给我的帮助,都会想起那篇获奖的小论文。写作时,我更自觉地去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尤其是写《字里行间》系列著作的时候,对于每一个汉字所蕴藏的字源文化,我都会翻看大量书籍,认真优选、考订。为此,我购买了许多汉字文化书籍,包括汉字构形学、汉字文化学、汉字字源学、汉字字体学等著作。也正是因为自己多阅读、积累了一些汉字文化知识,所以我才能自信地给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们普及汉字文化,才能得到语言学家林连通先生的赞许。老先生欣然为我的系列小书题字——“化难为易,功德无量”。

如皋师范学校以“贵全”为教育宗旨。贵者,欲也,归也;全者,完也,具也。“贵全”贵在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因此,“贵全”不仅仅是对学生培养目标而言,同时也是对教师育人工作的要求。这两位数学老师课外教我写作的点滴小事,始终激励着我在教育之路上前行,着力培育“完整的人”。我也愿与各位同仁共勉,争做 “贵全”之师。

(作者系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