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未成年人30年不断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

“心”系未成年人30年不断线

■本报通讯员 李荔慧

该工作站坐落在南京晓庄学院莫愁校区内

工作站内的心理科普与AI心理体验室

“您好,这里是陶老师工作站,我是陶老师,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30年来,在南京莫愁湖畔,这样温柔而坚定的声音累计舒缓了17万人的心理压力,为无数家庭提供了心理支持,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点亮了一盏明灯。这支热线就是“96111”陶老师热线,是南京晓庄学院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面向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的窗口。

1992年,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晓庄学院开通了“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与投诉电话”,这也是全国第一条中小学生心理热线。随后,服务形式从单一的热线咨询逐步拓展到当面咨询、危机干预、校园和广场流动辅导等多种形式。2004年,南京市教育局决定成立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为秉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精神,褒奖中心骨干成员陶勑恒多年来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所作的贡献,该中心被命名为“陶老师”工作站。2005年,96111热线短号码开通并沿用至今。

自2020年开展全国心理服务热线质量评估以来,陶老师热线连年获评“专业可靠的心理服务热线”。“有心事找陶老师,有困难打96111”已然家喻户晓,“陶老师”早已成为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靓丽名片。

爱满天下,打造暖心避风港

一天凌晨,一通电话响起,屏幕上自动显示出这个号码近期的来电次数——10次,很显然,这是一个多次拨打陶老师热线的重复来电,而重复来电往往意味着疑难症状。咨询师立刻戴上耳机按下通话键,进入专业状态,这个电话一接就是一个多小时……

在陶老师热线夜班间,这样的场景常会发生。365天从不间断的坚守,是工作站面向未成年人最为专业的态度。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陶老师工作站接待热线咨询17万多例、提供面询服务20万人次、危机干预500多例、生物反馈训练近3000人次、首访接待1300多人、QQ网络咨询接待1万多人次。每一位“陶老师”都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坚守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身份。

“我知道陶老师热线有时长限制,我的来电可能会占用其他人的资源,可是你们挽救了我,一个可能走向极端的求助者,谢谢你!”这是一位受助者在挂断电话前的一句话,这种肯定让咨询师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坚守。

2004年成为陶老师工作站首批专职热线员的袁芳和葛利利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8年,在她们的印象里,当时站里只有一张课桌、一把椅子和一个老式电话机,而且没有办公室,只在楼梯一角有张工位。每天下午4点到8点,除了陶勑恒老师本人外,还有一些志愿者承担接线的任务,他们大多是中小学教师。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工作站的环境设施好了很多,有了更专业的热线间,不少新面孔陆续加入。今年,工作站又迎来了两位新人——刘宗影、李周洋。她们一来到工作站就投入接线工作,丰富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充实了她们的工作与生活。在这里,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让她们得以快速成长。

“其实我时常为我们的热线有一个专职团队而感到自豪。同事们除了可以互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还可以进行工作上的探讨。正是有了专职老师,保证了交接班,保证了24小时正常运转,才保证了热线质量的稳定性。”接线员杨蓓蓓自豪地说。

知行合一,专业服务践初心

“仅有满腔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工作站的专业考核非常严格,想加入要过好几道关,我是第三次应聘才被录取的!”一位刚刚加入工作站志愿者队伍的老师说。目前,在工作站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师队伍,除了南京晓庄学院34位专职咨询师外,还有百余位来自各大中小学,医疗、公安系统的志愿者。

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工作站在册咨询师186人,均具有专业资质,其中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12名、心理师42名、助理心理师38名,是全国单个心理咨询单位拥有注册系统人数最多的一家。

为保证热线咨询服务质量,陶老师们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志愿者成长和管理体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江苏省督导点中小学分点也挂靠在陶老师工作站,为工作站咨询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杨老师,我刚刚接了一个电话,有些问题我不知道解答的是否合适,可以帮我指导一下吗?”早上,96111心理热线的值班志愿者准时来到工作站,她接完一例电话后,来到专职咨询师杨蓓蓓的工位上请教。工作站有7位是专门从事热线员职业的教师,他们既是常驻在这里的接线教师,又是志愿者们的“导师”。“来电者是一位无助的妈妈,她的孩子最近半年情绪起伏很大,经常突然哭泣,晚上经常失眠,食欲差,妈妈除了安抚她,不知所措。”杨蓓蓓回放了通话录音后,询问志愿者:“可以讲讲你体会到的母亲的情绪吗?”“我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关心、无助、焦虑。”志愿者思索之后说出了这些体会。“很棒!我也在录音里听到了你语气里的关心。这位母亲在电话里表示很累,所以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当女儿哭闹的时候她是具体怎么跟孩子沟通的,也可以请她多谈谈自己都做了哪些努力,并且给予正向反馈,让她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为了女儿做了很多,觉得累也是十分正常的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她在带女儿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之前更加稳定地去面对女儿……”志愿者们的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在对一个个案例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的,他们在坚守中感受到了专业的滋养和帮助。

拓展外延,创新形式显担当

“这里还有机器人?”一位初次来到工作站接受面询的孩子瞪大了眼睛,被等候室里一个个AI心理体验设备所吸引。“这是AI心理体验室,等待期间可以在这里接受心理知识科普和心理评估,也可以娱乐放松一下。”值班老师向来访的孩子和家长介绍道。

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工作站除了提升团队专业能力,还通过持续学习和创新,不断优化服务形式,构建集“心理援助、队伍培训、资政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工作站采用“7+1”工作模式,即24小时热线电话96111、QQ咨询、面询、微博、微信、邮箱、流动服务以及危机干预,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健维护系统。在此基础上,工作站还增加了家长讲堂、暑期心理夏令营和开放日等线上线下服务形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工作站又开发了虚拟仿真课程,以促进青少年危机干预队伍的培育。

作为公益服务机构,工作站积极响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疫情期间一路陪伴孩子和家长,和他们一起面对线上线下学习方式转换带来的困扰,一起应对长期居家对亲子关系的挑战等。陶老师们用心聆听他们的痛苦和困难,尽己所能,给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希望和温暖。另外,工作站还承担了“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重点新型智库建设工作。该研究院是工作站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主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前沿动态研究和政策制度研究。

2020年5月,随着全省中小学生陆续全面返校复学,中小学生来电咨询人数明显增多,危机求助时有发生。对此,工作站深入研究来电资料,组织接线老师展开分析研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来电求助大多出于家庭冲突重、生命价值感低、学习压力大、心理弹性差等原因,针对这一共性,该研究院院长任其平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倡导教师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受省文明办委托,研究院面向全省20余万未成年人进行了返校复学心理状况调查,撰写完成《复学后未成年人心理和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另向《南京智库成果专报》提交调查建议3份,向省、市教育部门各提交建议1份,多个观点、建议被省级、国家级媒体引用、报道,向社会传递心理防疫的声音。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亲切慰问陶老师们,并称赞他们是“抗击疫情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特殊力量”。

“作为一所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是履职担当,也是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表示,学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江苏省一流专业,陶老师们是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常年深耕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咨询案例、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本质,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性,为更多的中小学校培养学生们的“知心人”。

30年用爱呵护,30年专业坚守。陶老师工作站将用专业和奉献继续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建设“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辜负社会的期待和时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