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营造“园”地之美 发掘自然之趣
■宰霞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发挥幼儿园地处农村的优势,结合本园的种植特色,将种植活动渗透到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中。
尊重幼儿,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尊重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设立自然角,将 “自然”带进教室。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我们利用自然角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鼓励幼儿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放入自然角。我们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种子,并设立一个种子区,各种各样的种子应有尽有——金黄的玉米、碧绿的绿豆、火红的赤豆、黑色的扁豆、淡绿的蚕豆等等。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各种植物种子放在一起,去观察、比较,并给种子设计造型,在与种子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同时还获取了有关种子的知识。
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虽然我园孩子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很紧,但许多孩子却不认识小麦和水稻,分不清韭菜和小草。为此,我们开辟种植园地,让幼儿种植蚕豆、辣椒、黄瓜等常见的蔬菜,在种植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了解一些植物生长的常识,教会他们如何照顾植物,积累一些简单的种植经验。比如上学期,我们在种植园地种了蚕豆、豌豆。自从播下了种子,孩子们就像种下了一个希望,每天早晨来园或是户外活动时,他们总忘不了到种植园去看一看他们种的东西有没有发芽,长没长大。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数种子长出了几棵小芽,还拿小桶给地里浇水,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管理。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在观察种植园地时,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当然中间需要动手的地方要他们自己来完成。如我们这学期种植的青菜和黄瓜,每天都有值日生轮流去察看,遇到一些问题就要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我把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写在种植的课题里保留下来。当看到地里有杂草了,那就需要他们及时把杂草给清除掉;发现有种子没有长出来时,就要及时把空缺的地方补种上。幼儿在浇水、拔草、施肥、补种种子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提高。以前都是教师规定种植园这要怎么管理,那要怎么去做,幼儿就是机械地照着去做,而现在都是幼儿自己说了算。
让教师适时参与指导。“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这是陶行知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话。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问题,简单的可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一些对他们来说困难的就必须由教师来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最近在种植黄豆时,我让幼儿与老师比赛,把他们分成三组,看哪一组出芽率高。种子埋在泥土里的深度是比较难把握的,这时教师就要参与进去,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懂得更多,学得更多。
让种植活动渗入课堂。种植活动不仅可以在种植园进行,在教室内一样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通过开展科学活动“种大蒜”,让幼儿观察到大蒜是由多个小蒜瓣组成的,蒜瓣围成了一个圆圈,每个蒜瓣都有白白的蒜根,尖尖的地方是蒜芽,知道种植时需将蒜根朝下、蒜芽朝上。我们尽可能多地让幼儿积极动手操作,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新的灵感。这样的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活动前他们总是用很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仿佛在说:“种植活动怎么还不开始?我们的小手可等不及了呢!”
让家长成为指导者、参与者。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我们经常邀请家长来园指导我们的活动,给孩子们讲解丰富的植物知识,不定期地给幼儿上生动的种植课,让幼儿从中了解种植时松土、播种、浇水、移栽等步骤,使植物的成活概率有所增加。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热情,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高邮市龙虬幼儿园副园长,高邮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扬州市幼儿美术教研小组成员,扬州市幼儿美术教研小组优秀个人,曾获省“蓝天杯”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