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奋斗正“青春”
■郭世明
“上学去”,成了2022年沛县老年人朋友圈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在沛县,说起教育,沛县老年大学一定是少不了的话题。
沛县老年大学于1985年成立,以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办学为周边群众所熟知和认可。近年来,学校打造5G智慧校园、开设“七彩”课程、云集大批名师,更是让沛县老年大学“无边光景一时新”。
沛县老年大学的“旧貌换新颜”始于2021年。那时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沛县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吹来了东风。沛县老年大学趁此机会,打造了功能设施一流的智慧校园歌风校区新址。
今年7月,5G智慧校园全面建成后投入教学。如今,沛县老年学校的规模颇为可观,有92个班,42名教师,400余名师资人才库教师储备,学员数量达到2600余名。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沛县老年大学建设安全云、管理云、数字云,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学校还打造了数字云课堂,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也可以免费在线观看全国优秀名师在线教学和10万集免费精品课程。说起在沛县老年大学学习的感受,学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适老、智能、精准、高效,这四个关键词是对他们学习体验的高度概括。
沛县老年大学整合校内外优质课程师资,培养、引进了一批中老年教学名师。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经验,都有一手能让老年学员“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乐”的“绝活”。
面对教室里的老年群体,孟宪同老师善于发现他们喜好的话题、课堂语言和表达方式,像老朋友一样谈心交流、娓娓道来;70多岁的黄清华老师讲授的文学欣赏,春风化雨,融于无形却有滋有味;交谊舞班老师李念来、魏忠爱是一对夫妻搭档,伉俪情深,他俩的交谊舞自然大方,配合默契,常常让人陶醉其中。
学校紧随社会发展,瞄准学员兴趣点,把新“玩法”融入课程,提升课程效果。除了开设有诸如国学、剪纸、摄影、书法绘画等系列常规课程,学校还增加了钢琴、电子琴、古筝类声乐、音乐戏曲、舞蹈形体、无人机操作、智能手机应用、心理健康等“走俏”课程。疫情期间开设的“防疫厅”“诈骗局”“云旅游”等特色课程深受学员喜爱。
随着养老观念的变化,更多老年人不再简单地追求物质上的“老有所养”,而是转变为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生活品质和内涵。
学校历届学员中,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56岁。现年74岁的刘福云,2008年开始参加老年大学音乐戏曲班学习,两年后,对音符、音拍一无所知的她也敢在舞台上表演,放声高歌。受06级学员丈夫朱迅翎的影响,2012年刘福云又参加了摄影班的学习。摄影作品有时需要电脑处理,她又报了电脑班。一年下来,刘福云由“电脑盲”一下子成了“电脑通”,并担任了电脑班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学习期间,她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摄影作品30多篇。2017年刘福云还加入了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徐州市摄影家协会。
60岁的李芳在老年大学结识了很多知心姐妹,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自信了。在她看来,老年大学的学习,让自己重新找到了年轻时开心快乐的自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青春。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举办花鸟画、书法、摄影、剪纸作品展;“迎国庆”“庆重阳”等综合文艺汇报演出;京剧班演员进校园寓教于乐,传京剧知识于课堂……校际联展和校外参演,为学员搭建了更多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舞台。
老年教育不只是唱歌跳舞、上课讲座,老年大学需要帮助老年人提升重新融入社会圈子的能力和良好心态。如果把沛县老年大学38年的发展历程比作一曲慷慨激越的交响乐,那么办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是一篇精彩的乐章,每一份收获都是一个悦耳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