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教改实践的江宁模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正式开启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全区各校不断创新探索——

打造区域教改实践的江宁模式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11月22日至23日,南京市江宁区召开教改三年行动推进汇报会。围绕“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深化,该区学校基于校本实践,进行现场课堂呈现与交流汇报。

从2019年“重引领、轻模式、不折腾、不懈怠”的原则性引领,到2020年正式出台文件全面推进深化教学改革,如今,在三年教改行动的推动下,江宁区不断探索并持续凝练经验,通过赋能学生成长、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助力打造区域教改实践的江宁模式。

三年探索

聚焦教改的校本化实施

推进会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九年级语文教师刘浩带来了《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公开课。他以情景引入、设置合作探究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们欣赏文章情节安排的精妙,最后通过当堂检测让学生们学以致用,使课堂学习得到深度拓展。

在江宁区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下,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打造的“333”课堂范式已由教改初期的1.0版本升级至3.0版本。如今,该校深入践行“学为中心 为学而教”的教学主张,以“问题为纽带”的升级版课堂范式助力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全面赋能“双减”背景下学生的高质量学习成长。

“333”课堂范式也是江宁区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的一个生动案例。据悉,江宁区自2019年开始谋划推动该行动计划,并按照“重引领、轻模式、不折腾、不懈怠”的原则逐步推进。为保证有效落实,该区还专门成立深化教学改革专家委员会,对相关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指导并引领各学校创造性地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聚力实现“为学而教,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目标。

2020年1月,江宁区正式出台文件,将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列为区政府教育发展改革重点任务;2020年上半年,全区18家学校试点先行;在试点学校榜样示范的基础上,2021上半年,第二批教改推进的60家中小学滚动跟进。在这一过程中,该区积极组织展示交流活动,推进教改行动深入实施。

三年时间里,江宁区注重思想引领,要求每所学校的教改目标、内容、策略、进程等都要体现校本特色。本次举行的以“‘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深化”为主题的阶段成果汇报会,正是对三年来全区中小学积极探索教改实践的一次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全区各校不断找到新的‘生长点’,聚焦教育教学新生态,探索出了极具特色的区域教改推进的江宁经验。”江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课堂

创新教学新样态

“课堂是教改的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堂出发,着力重构课堂价值,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双减’下的课堂以生命的意义。”江宁区教改办主任汪圣龙说。

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江宁区竹山中学创新推广“适性”课堂,该课堂模式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通过自学、课堂、训练、复习、检测的“五有效”,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特别关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为打造更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生态,江宁实验小学在“让学”到“会学”的基础上,选择“生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该校通过课堂上学生话语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多使用“我补充”“我纠正”“我和他的不一样”等话语,改变课堂师生双向互动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让课堂学习产生“交响力”“共情力”。“一堂课的精彩在于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实现更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支点。”该校校长刘志春说。

今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案(2022版)》正式投入使用,江宁区各校聚焦新课标精神,紧紧把握学习方式的变革,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打造“覃思”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凸显课堂的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覃思”生态课堂以“学”为中心,提炼出课堂的“五大要素”,即任务、情境、探究、凝练、应用。语文教师紧扣“情境”与“探究”,使学生的“学”与“思”在生命化场景下发生;英语教师抓住学习的核心和本质——“思维”,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制作与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知识增长与思维拓展的同步发生。

南京市汤山小学开发“学旅驿站”校本化课程体系,“乐雅之旅”“驿站之旅”“军营之旅”等活动课程,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习提升。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把环境资源课程化,通过“三苑四街区”的校园环境构建,让孩子在丰厚的课程环境中不断成长。南京市将军山小学特别探索以作业撬动学校教改的创新实践,在“一核双线三阶”的作业模式下,立足五育并举,探索全学科融合的合作式任务作业,进一步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聚焦教研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靠教师的育人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要以教师专业力量为依托。”汪圣龙说,为助力校本教改实践深度推进,江宁区不少学校聚焦教师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深化课改行动下,广大教师更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怎么改’与‘怎样教’。”南京市月华路小学校长夏翠莲说。该校编撰了《为学而教背景下“活动导学”教改指导手册》,对教改中的重难点予以剖析,让课改路径可视化。为了使课改过程更加规范,学校改变传统的备课模板,增加“学生活动”栏目,并通过“活动导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改革实践。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聚焦学校教师团队建设,以“种子教师成长营”将教改骨干教师凝聚在一起,打通团队力量,采取“一课多上”和“都上一课”等形式,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共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江宁区空港小学创新校本教研改革,构建“一课三维网格式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从一节课出发,围绕这节课从“设计研磨、展示品评、反思提升”三个维度深入研究,让校本教研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同时,该校还采用“个体研究+群体智慧”相结合的“网格式教研”,促成学校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教学研究的新教研生态。

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通过教研、科研齐抓并举,将课改理念有效落实。该校不断优化教研管理制度,同时以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自动主义的自动学堂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探索自动学堂的理论支撑、内涵实质、课堂特质及教学策略等,通过科研成果助力学校教改实践工作的推进落实。

“‘双减’与‘教改’要双线并行、相互促进。”江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区各校将在增强学校管理、提高课堂实效、增强课程供给、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进一步以‘教改’服务‘双减’目标,用深化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奋力助推江宁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