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立足核心素养 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梅兰芳蓄须》教学例谈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培训中心 王领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时,笔者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这一课程目标,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聚焦学科素养,

以情境激发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蓄须》是篇略读课文,但学生对主要人物梅兰芳比较陌生。笔者利用前一天下午的课后延时活动时间,播放北京卫视《档案》节目中专题介绍梅兰芳的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闻名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真实影像中,梅兰芳风华绝代的舞台形象、婉转清朗的曲艺唱腔唤起了孩子们对他本人以及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第二天一上课,笔者就直奔单元要素:能说说你们对主要人物梅兰芳的了解吗?学生们兴趣盎然,从他的表字“畹华”说到他天赋并不高,从他演出的传世之作说到毛主席对他的称赞,也说到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装病,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故事。显然,学生已经把前一天看到、听到的影像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表达,但他们所理解的梅兰芳形象还是碎片化的。至于从剃须到蓄须,梅兰芳又经历了什么,学生更是模糊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围绕不同层级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时,笔者改变惯常的呈现方式,而是依据李吉林“儿童学习的知识更应该是情境性的”这一理念分组进行:先看一组描写梅兰芳的词语“忍受、拒绝、抵抗、斩钉截铁”,请学生读准确、读出感情;再写出“侵略者”一词,启发学生找出代表这类人物行为的词,如“纠缠、逼迫、骚扰、妄想”等,并用朗读表达出词语所要传递的情感。寻找词语与人物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不仅达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还为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

迁移阅读方法,

用任务驱动学习

课堂上笔者把课文“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梅兰芳用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危险是什么?”作为任务来驱动学习,为学生设计了典型的学科实践。

一是阅读与鉴赏,感悟梅兰芳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阅读第一个故事时,有学生觉得“虚度生命”一词写出了梅兰芳经历的困难。笔者没有简单作出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东躲西藏的日子里,梅兰芳真的就束手无策、“虚度生命”了吗?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形成新的学习情境,顺势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品一品,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梅兰芳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随后,就有学生提出应该为“虚度生命”一词加上双引号。

二是梳理与探究,把握多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笔者启发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节点的词,梳理课文中所讲的关于梅兰芳的四个小故事,逐渐渗透语言积累和梳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后三个故事内容时,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梅兰芳拒演的办法”“经历的困难和危险”等的关键词语。学习单上呈现的表格成了学生的阅读支架,学生们巩固了从段落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深刻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步步紧逼,以及梅兰芳拒演的决心与气节。

三是表达与交流,展开积极的语言实践。《新课标》提出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对照这一要求,笔者在展示学习单环节,先请学生凭借关键词语说说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把故事“读短”的表达训练。随后,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对话,丰富故事内容:同桌两人,一人扮演梅兰芳,一人扮演戏园子老板,再现课文中的情景。对话表演驱动学生在交际互动中丰富人物的语言,感受到梅兰芳“卖房度日”就是“舍小家”,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就是“为国家”的气节。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学生不仅亲历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还体悟到这份非同寻常的家国情怀。

连接社会生活,

让教育无限延伸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建议:“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课堂尾声,笔者找到知识与学生生活、生命成长的结合点,构建起学习语文的大情景,让课堂更有张力。

师:我们家乡的名人、状元实业家张謇先生和梅兰芳先生是忘年交,他曾多次邀请梅兰芳到南通更俗剧场演出。如果那时就有微信朋友圈,你也穿越过去,到剧场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回来后,你的朋友圈会呈现哪些内容?

生:我会发一段他的演出视频,然后附上几个大拇指表情,为我们的国粹点赞。

生:我会发他演出时的剧照,然后配上一句话:梅兰芳先生真不愧是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生:我肯定会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梅兰芳的敬意: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师:如果梅兰芳有朋友圈,他或许会写: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大家体会到梅兰芳先生的诗意了吗?

生:梅兰芳先生认为,人生难得是知己,与知己相比,黄金又何足为奇?到南通演出真是不虚此行,我归去的行李中装满了啬公的诗。

师:“啬公”指的就是——

生:张謇先生。

师:是的,梅兰芳来南通演出,张謇每场必到,而且每次都以诗唱和。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忘年交的?

生:梅兰芳肯定也听过张謇实业救国的故事,对张謇敬佩有加。

生:关键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们都有同样的家国情怀。

师:你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是丰富的阅读体验拓宽了你们的视野,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为了纪念这两位名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更为了颂扬他们的家国情怀,如今南通博物苑外,就有他们的塑像和刻有诗句的碑文,有机会我们一定要身临其境感受一下。

不难看出,我们立足核心素养打磨的每一个课堂细节,都致力于推动教学方式转变,达成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我们始终坚定地行走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路上,努力在课堂的有限之中实现教育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