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教育成为江苏教育的亮丽名片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新教育成为江苏教育的亮丽名片

■朱永新

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期待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取得非常优秀的工作成果。

新教育能够走到今天,与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与江苏23个新教育实验区域及一大批实验学校20多年来的探索和贡献是分不开的。

对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对新一届理事会今后的工作,我有三点期待:

第一,希望能够扎根江苏,让新教育成为江苏教育的亮丽名片。最近,新教育实验获得世界知名教育奖项——一丹教育发展奖的资助。我们与全世界诸多教育改革家一起竞争,最终新教育实验能够脱颖而出,拿到3000万港元的项目基金来支持新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新教育在江苏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江苏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育等教育品牌,我特别期待新一届理事会能够扎根江苏,把新教育发源地的品牌擦亮,让新教育也成为江苏的品牌。理事会要服务好江苏的教育事业,为江苏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期待新一届理事会能够推动新教育在江苏的深耕。特别是这一次新当选的理事和常务理事,要努力把自己所在的区域、学校,做成践行新教育的榜样。这一点非常重要。新教育在苏州大学有个研究院,但它还不是属于江苏省的机构。我期待在江苏省教育学会朱卫国会长等领导支持下,能够像在苏州建叶圣陶研究所、在南通建情境教育研究所一样,在江苏建一个新教育研究所,把新教育做成江苏的一张教育名片。

第二,希望能够聚焦教师,让新教育成为江苏名师成长的重要摇篮。新教育最大的亮点是在教师成长上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职业认同加“三专”发展(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一丹教育发展奖评委会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的确是对教师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和探索。一丹教育发展奖的3000万港元奖金交给苏州大学以后,新教育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教师发展上做文章。我们将在苏州大学办教师“教改班”和“大师班”,用这笔奖金培养新教育未来的“种子教师”。我们准备围绕教师发展,再做五个大的行动计划,特别期待江苏的教师参与进来。每一次全国评比各种各样的名师、模范教师,教师节表彰教师,我总要关注有没有新教育的老师。《中国教育报》每年评选“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从2005年到2021年,每年都有1—4名入围教师来自新教育团队。全国有1700万教师,该评选每年从中选10个人,其中总有新教育的老师。江苏的许新海、李庆明、奚亚英等老师都获得过这项荣誉。我们要挖掘江苏的优秀的新教育老师,让他们多参与新教育的活动,多讲他们的故事,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名师数量是一个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与这个地方能不能产生名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特别期待江苏有更多优秀的新教育教师在全国的舞台上亮相。

第三,希望能够深耕项目,让江苏成为全国新教育的示范基地。新教育的项目需要进一步深耕。我近日专门到北京的一家学前教育机构观摩,它在幼儿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探索。它做了一个家庭教育的App,才起步就已经有30万人参与。它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非常有特色。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思考如何让新教育的这些项目,更好地产品化,更好地去推进。

总之,对新一届理事会我满怀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江苏的新教育实验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本文系作者在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会议上的讲话,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