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发力,“品”上张力,“质”中聚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处发力,“品”上张力,“质”中聚力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纪实

■本报通讯员 邬云琰 孙晨 记者 王艳芳

图为该校高三成人仪式

图为学生正在“融创中心”机器人授课室学习

图为研学旅行行走课堂

图为通中“诚恒”石

图为“汉藏牵手唱党歌”快闪活动

图为“百年通中 英才辈出”旗台

千年光孝塔,六百伟楸树,百十通中园。1909年,怀揣“国之强盛基于教育”的强国梦想,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召集通海五属官绅,历时7年规划筹建,揭开了江苏省南通中学发展的序幕。一百多年来,南通中学走出一批批杰出校友,成就了20位两院院士、32位革命烈士、3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军领导、8位体坛世界冠军、10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

“百年通中,英才辈出”。百年积淀的教育思想、多元办学的杰出成就,尤其是高品质示范高中应有的责任担当,让“为党育新人,为国育英才”成为所有通中人的价值追求,“爱国求真,诚实持恒,追求卓越”成为所有通中人的行动方向。

作为首批省属重点中学、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南通中学秉持张謇先生首倡的“诚恒”校训,努力践行“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具备“爱国、求真、包容、卓越”等价值认同,拥有“诚实、持恒、责任、自信”等必备品格,身怀“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全球领导力”等关键能力的新通中人。

用高品质标准主导创建

南通中学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结合学校的百年传统与发展追求,确立了用高品质标准主导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工作思路。

传承发展“通中精神”。南通中学是南通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百余年来,该校秉持张謇先生订立的“诚恒”校训,接续和弘扬“正道直行,积健为雄”的办学传统,将“建设雄起的学校”与“培育雄杰的人才”相结合,百年相继、代代坚守,成就了“英才教育”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现实基础。

本世纪初,该校提出“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诠释了南通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以此为基点,南通中学开展了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通中传统研究”,提出“崇活”校风、“善导”教风和“贵思”学风的“新三风”。“新三风”体现了中华传统教育智慧和中国教育新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培育未来优秀人才的教育理想,成为学校高品质发展和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精神牵引。2017年,南通中学作为“全国文明单位”,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并在2020年高质量通过复查。

高点定位“六项目标”。南通中学将高品质教育的特征概括为“卓越、精致、创新、现代”,据此确定了难忘教育走向全国、教师队伍卓越领先、课程改革江苏样本、校园建设智慧智能、多元办学融合融通、学校治理民主现代等六个方面的创建目标,并对每个目标设定了量的指标和质的标志,以不断实现未来与传统的承接、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实践与时代的同行。2021年,南通中学“追求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的‘难忘教育’研究与实践”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成功申报国家级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

筹谋落实“九大工程”。为了使每一条目标落到实处,南通中学确立了包括“难忘教育”立德树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英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多元融合育人模式建设、校园主题活动优化提升、学生发展指导整合完善、家校合作协同推进、数字物联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引领整合提升等九大重点工程。每一个工程均分解成若干个品质提升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责任主体、资源配置路径和严格的“工期”。该校还通过全面建设“人文、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五大课程学习中心,进一步支撑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教育思想。

以高品质标准主导高品质建设,南通中学建构了一个目标高品质、体系高品质、过程高品质、内涵高品质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高品质建设的可视化管理。

用多样化实践培育人才

好的教育,既是注重全面发展的,又是面向人人的。南通中学提出具有自身特质的、以“四有”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格:即有诚心恒心、有志气才气、有理性个性、有活力定力;确立了未来英才要以“爱国、求真、包容、卓越”为核心素养,以“诚实、持恒、责任、自信”为必备品格,以“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全球领导力”为关键能力。南通中学加强学科思政和思政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基于学科思政视域的“学导式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该校凭借“中流击水”大思政课,成功申报南通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南通中学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开展育人实践。一是办好优质公平的普通高中教育,切实优化学校的教育生态。南通中学致力于为学生打好持续发展的共同基础,始终坚守办学规范,不自行搞集体性的节假日补课,不随意删减体美劳的课程课时,不超课标教学不抢赶进度,不违规招收一个借读生、旁听生、复读生。

二是探索多元融合的育人方式,主动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南通中学秉持着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理念,以普通班(含创新班)、西藏班、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和国际课程班为载体,构建了“创新教育、民族教育、国防教育、国际教育”四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方式。此外,该校通过升级和创建“融合创新、汉藏团结、航空航天、模拟联合国”等四大特色课程基地,进一步丰富延展“四位一体”的多元融合育人模式。

“四位”之一——创新教育。该校体系化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校内纵向分层提高、校外横向多层联合的教育方式,推进学生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的课堂生态,培育学生学科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建成集实验实训、科技体验、交流互动、社团活动为一体的融合创新中心,探索创新人才“双高协作”“初高一体”“社校合作”的“贯通培养”机制,搭建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着力培育学生学科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被北京大学授予首批“博雅人才培育基地”,2021年被南京大学授予首批“教育博士与教育硕士实践基地”,2022年被授予“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2020年,南通中学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和五大学科全国联赛中表现突出;国内首个以学校名称命名的“南通中学号”卫星年内成功发射;学生业余无线电社团实现与国际空间站的信号连接与邮件往来,获空间站认证证书。该校被南通市人民政府颁授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摇篮奖”。

“四位”之二——民族教育。该校通过构建“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文化交融”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包括西藏生在内的全体通中学生的国家认同与社会责任、多元文化与人文情怀、美感体验与品位生活、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创新领导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情感与能力,助其成长为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南通中学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被授予江苏省“红石榴家园”精品示范基地。

“四位”之三——国防教育。南通中学在致力于为祖国培育更多优秀蓝天卫士的同时,借助空军青少年航空实验班教育资源,开辟出面向全体通中学生的国防教育“四结合”全域化的实施途径。建成由“一园一馆一楼”构成的南通中学国防教育基地,即空军文化教育园、航空航天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中小红楼”,形成了具有通中特色的“3+3+3+3”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该校被教育部授予首届“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19年,南通中学《全力打造“四结合”国防教育全域化》项目获评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四位”之四——国际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重点,通过华文教育基地和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建设,使“走得出”“进得来”成为国际教育的常态。凭借出色的国际教育实绩,该校获评“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江苏省基础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学校”。

与此同时,南通中学加强与国内港澳台地区中学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涵养家国情怀。疫情期间,携手香港黄楚标中学开展《万里同心——中华少年齐抗疫》图文征集活动,获得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高度肯定。

用融合性思维催生变革

学校教育,关键在“课”。“课”好则教育好。为此,该校初步完成了以课程体系、课堂模式、课程基地和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框架建构与实践。

服务个性成长,“三力合一”课程体系构建育人新格局。该校深入探索“研究型、项目式、主题化”等三种教与学的方式实施途径,优化发展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和全球领导力“三力合一”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开发学生发展潜能为目标,南通中学形成了以跨时空学科学术类课程为支撑的学习力课程、以跨学科创新创造类课程为支撑的创造力课程,以及以跨形态社会实践类课程为支撑的领导力课程,初步形成具有通中特色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

该校还编制了“南通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探索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新课程实施路径;优化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研制实施“社团、研学、主题、讲座”四大活动手册,开发开设了117门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了73门校本教材讲义,建成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等有机融合的课程群;该校创新体育、健康、劳动三类课程,新开设了全校排球课程、龙舟课程等,系统打造“主题型、系统化、校本性”劳动课程,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省排球运动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此外,南通中学完善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2020年,南通中学被授予“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学校”。

突出学习中心,“学导式智慧课堂”打造教学新生态。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提供合适的“支架”。南通中学创设的“学导式智慧课堂”基于现代技术,体现以学为先、以导为线、以活见长、以实为要的特点,通过任务导学、思维导行,实现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基本结构包括情境、任务;探究、互动;总结、反馈等多个可供选择组合的主要环节以及对应的多样表征形式,每个教学环节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连上“智能设备”或“智慧情境”。该校遵循育德为先、素养导向、学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新时代教学原则,在教学评价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八点六位”的新要求,不断推进和深化“学导式智慧课堂”建设。2021年该校获评南通市基础教育“立学课堂”先进集体。

强化实践体验,课程基地再造学习新方式。为了给所有学生和课程提供多样的教学空间,打破书本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壁垒,南通中学申报并建成“E学习语文拓展课程基地”“融创·STEM课程基地”“汉藏民族团结课程基地”3个省级课程基地和1个省“化学学科发展创新中心”,该校还有2个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1个省中小学品格提升项目,江苏省内涵建设项目共7项。目前,3个课程基地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建有功能齐全的物联网中心、材料创客中心、人工智能教育中心、藏族工艺体验馆等多类型校内基地场馆。该校还新建了“航空航天课程基地”“国际理解(模拟联合国)课程基地”,并申报省级项目。

推动教研兼修,课题研究成就通中教育“好气质”。南通中学始终坚持“教研兼修”的百年传统与“教学即研究”的新时代教研主张。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学校教育科研,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形成了特色与质量的相向共进。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以来,南通中学开展了1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主课题“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难忘教育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难忘教育”校本阐释和校本实践形态,形成了“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渗透性、校本化”的通中德育实践体系。“难忘教育”由此而成为南通中学的特有标识,产生了全国性影响。2019年,南通中学获评“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主课题“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难忘教育系统研究”高质量结题;2020和2021年南通中学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用新百年愿景再续华章

“在通中3年的高中学习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宁静的校园、琅琅的书声、循循善诱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宽松自由而又积极进取的氛围和心境,使我们这些学子感到无比充实,不仅在德智体各方面迅速成长,而且逐步树立起献身科学、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鸿鹄之志。”中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通中1953届校友李大潜教授如是说。

在南通中学校长鞠九兵看来,高品质示范高中,“高”在办学理念之新高,“品”聚校园文化之珍品,“质”显立德树人之优质。“学校的高品质建设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建构和生动的价值实践的过程,是对新时代办什么样的普通高中教育的深层次思考和全面认识的过程。”鞠九兵认为,这一过程也是南通中学这所走过113年的学校描绘新百年愿景,主动应对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再续华章的过程。

“教育应变、英才可育、未来能期。高品质发展的通中,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是‘代言人’。”鞠九兵表示,百年通中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光辉,秉持“诚恒”定力,迈开“积健为雄”的超越步伐,继续向着“诚恒通中、英才通中、健雄通中、美丽通中、融创通中”五通共建的国内一流和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发展,续写更为波澜壮阔的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