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为本,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市勤业中学始建于1962年,自2002年新建以来,学校围绕“勤”字建设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从教师、学生和家庭三方面推进,充实勤学、勤思、勤实的文化内涵,办学成效全面提升——

以“勤”为本,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本报见习记者 汪舒蕾 通讯员 翟秀娟

社团活动

从让人“摇头叹息”的教育洼地变令人“点头称赞”的品质中学,从底子薄、条件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弱校”向家门口的好学校进发……近年来,常州市勤业中学立足“勤”字,以“笨鸟先飞、虚心勤奋”的态度,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打造出专属于勤业中学师生成长的“密码”。“学校始终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家校共育为导向,变革教学模式,践行合作学习,激励优质发展,为每一名学生奠基美好未来,为每一名教师谋求专业幸福。”常州市勤业中学党总支书记卢凌说。

“抱团”培育“勤进”教师

怎样设计精确的教学目标?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如何组织探究学习活动?……这是勤业中学一个普通教师教案中的几段内容。在勤业中学,每个教师都有厚厚几本记录着这样内容的教案。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盘课以及制订个人成长计划、读书目标等无一不彰显着教师的用心程度。“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语文教师陶莹说道。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成立“‘勤进’学习共同体”,着眼于初中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抱团”发展。通过研读教育经典、交流阅读心得、撰写成长作业并集体评改、开发校本课程带动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等形式,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很辛苦,做得好不仅要靠自觉,更要有方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必须下功夫培养优秀的、全面的教师团队,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能手,不仅会教书,还要会育人。”卢凌告诉记者。

为推进“勤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学与教方式变革,学校以“展评学习法”研究为抓手,激发教师对高质量课堂的研究热情。“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听取学生对于课堂的看法,支持学生表达自我观点,以小组制的形式进行报告。”该校副校长李小静介绍,从2009年起,学校逐步完善并推广“展评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勤业中学的课堂已经转变成为学生潜能发现、能力发展而创设的一个情境、一种氛围,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展评模式的主要载体,也是发挥教师集体作用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地展示评价、修改磨合,助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用集体的智慧为学生量体裁衣,也让教师团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联结得更紧密。

“好课”涵养“勤勉”学子

“我负责搭建。”“我负责编程。”“我负责操控。”下午5时,伴随着下课铃声,勤业中学校园内顿时沸腾了。同学们收拾好书包,快速移步兴趣课堂,开始了40分钟的“撒欢”时间。

“学校在课后开设了仿生机器人、3D打印、编程等科技类社团。我们正在给机器人设计指令。”该校“编程小达人”袁至成开心地展示小组的成果。校园操场上,羽毛球、足球和篮球小球员在教师指引下,开始了基本功练习;室内体育馆,近百人的花样跳绳队纵横排列,个人速度、个人花样、车轮跳、交互绳等跳得有模有样……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据学校课程研发部副主任邵磊介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勤业中学依据培养目标,“借智”南师大课程中心与上师大专家,逐步构建出“勤创”课程目标、课程框架及课程评价体系。邵磊说,几十门选修课里不仅有沙画、烹饪这些基础课程,还有话剧、考古、甩响鞭等“稀有品种”。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学校还倾力打造了十多间专用教室,保障学校的第二课堂有效开展。

劳动课程是培养“勤勉”学子的重要课程。学校利用校园中的一块空地开设了以“酬勤园”为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种植园进行改造、划分。七、八年级每班一块地,作为班级的劳动教育实践园地,由学生自己来管理。“学生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浇水、间苗、锄草、治虫和追肥,不仅体验劳动的快乐,更在体验课程中收获知识。”该校生物教师许卫亚介绍,“例如,学到植物的无性繁殖时,我就让学生在酬勤园里进行土豆的块茎扦插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能够从中发掘更多的知识点。”学校教师融合劳动教育课程,带领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系统性地生成观察报告和实验记录,尽情探索科学的奥秘。

家校携手“勤雅”育人

“今天勤业中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英雄——曙光救援副队长张峰……我想,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批人,人们即使在漆黑的夜里前行也能无所畏惧。”这是八(2)班朱陈雯瑄在公开课后写下的记录。据学校学工部主任于晓娟介绍,学校每周为七、八年级学生各开设一节“勤中公开课”,积极引入优秀社会资源,突出“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为“勤中公开课”引入了丰富的内容。从领略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家风、家训、家规”,到专业学科提升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朗诵,不只是声音”“音可医心境,乐可陶情操”,再到普及手语和财商知识的“品味Sign Language的魅力”“学财商赢梦想”等,勤业学子的心里由此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此外,学校还不断寻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融合点”,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点站”。勤雅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勤雅父母智慧学堂、勤雅父母讲堂、家庭教育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课堂互相配合,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断挖掘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辐射作用。

“在家校协同方面,学校组建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为辅的家访团队,让家校互通‘无堵点’。”该校校长丁文黎表示,学校以家访工作为抓手,全方位多层面地关心和呵护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坚强后盾。勤雅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翟秀娟老师表示,在勤中家访团队的努力下,家校合作的“共情”能力明显增强。“家长在参与过程中,慢慢地与学校达成共识,从一开始完成任务式的参与转变成‘自觉融入’‘全程参与’。”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家校社互动,完善评价机制,让‘勤中公开课’成为学校的一个可持续推广的特色项目。”卢凌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拥有传统美德、好学能学、勇于担当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勤德少年,激扬学生生命活力,办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