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的自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远眺的自由

■丁爱华

打开今日头条,看到一则视频:郴州一男子登上山顶远眺,发现不远处,一头憨憨的黑猪从猪圈探出头来,也在深沉地望着远方。

如此巧合,让人不觉莞尔。网友调侃:都在想同一个问题,年越来越近了!

远眺不是人的特权,动物也能;或者说人的远眺,是在恢复本性。

何谓“眺”,意即向远处看。此看,是动作,是过程,更是心境。

景平元年的初春,时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久病初愈,登楼观景,挥毫写下了千古名句:“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在池上楼远眺,他看到了什么?“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春的景象正在革除残冬的余风,新阳正在改变冬日的阴霾。池塘里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换了种类、变了声音。自然万物在春天里勃发,官场失意、进退无据的诗人面对如此美丽的春景,产生了遁世无闷的愿望。

一生漂泊、自诩“白衣卿相”的柳三变伫倚高楼,微风拂面,丝丝细细,望不尽那春日离愁,黯黯地从遥远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缭绕的云霭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能理解词人凭栏远眺的心碎?异乡怀人,春愁相思,缱绻缠绵,萦萦绕绕,挥之不去,“强乐还无味”。

在温庭筠的笔下,清秀明丽的女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极目远眺,“过尽千帆皆不是”,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夕阳的斜晖脉脉地洒向江面,江水悠悠地流淌。

登高远眺,只为看得更远。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看到了天地悠悠的怆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暮年的杜甫看到了夔州秋景的肃杀凄凉;“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被贬柳州的柳宗元看到了山遮水隔音书滞绝的苦楚悲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的李商隐盯着那轮渐渐下沉的红日,百感茫茫,慨然兴叹。

明月,楼高。范希文告诫你,休独倚,甭远眺。思乡、念亲、怀人、思友、羁旅、牵挂、惦记……所有白日里蛰伏的深情齐齐向你涌来,排山倒海,掀天揭地,势不可挡。你试图用烈酒负隅顽抗,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打湿你远眺的眼眸,汇入你情感的江河,把你整个儿地漂浮起来。

在古典诗词里,远眺似乎是失意文人的专利。他们在远眺中精骛八级,神游万仞;在远眺中感悟天高地阔,人生渺小;在远眺中消解失意,成全诗意;在远眺中享受自由,升华境界。而今,钢筋水泥的森林阻断了远眺的视线,三点一线的生活销蚀了远眺的情怀,手机电脑的便携取代了远眺的风情,马不停蹄的忙碌吞噬了远眺的悠闲。

告诉我,你有多久没有远眺了?

二师兄还在凝神远眺,他会看到人间的高老庄,还是天上的广寒宫呢?他会心系取经路上的艰辛,还是修成正果后的圆满呢?

只要你愿意,没人能够剥夺你远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