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阅读是一种自我启蒙
——读《教师的书桌:从阅读抵达教学》有感
■吴非
《教师的书桌:从阅读抵达教学》
周春梅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周春梅老师的书,对她把这本书起名为“教师的书桌”,有一些感慨。
2009年,周春梅的第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和书关起来》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书名颇让人震撼,一些老师不知她何以嗜书如此。十多年过去了,与书为伴的周老师依旧从容地立在讲台边,教室依然满溢书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课堂中受到启示,也关注周老师的书桌,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
收入本书的,只是周春梅近十年读书笔记的一部分,她的阅读远远不止于此。这些读书笔记及观影随笔,都是她应约为报刊读书栏目所写的文学阅读,文字平易亲切,与她的课堂风格相近。在不同的年月、不同的心境下所看的不同的书,合成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些小说、诗和散文,是人的勇气和智慧,展现着思想者的境界;那些人间故事和游吟者的歌,代表着“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它们随着周春梅走进教学,也通往个人的澄明之境。阅读并记录思考,占据了周春梅大部分业余时间。可能像费尔巴哈所说的:“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因为读得多,思虑深,周春梅已经有些像书了。
通往自如的教学,取决于教师自觉的探索,愿望有多坚定,路也就有多远。其实,教师职业生涯中,更多的时间是在读书养性,完善自我,以个人的“会学”,达成“会教”。周春梅的阅读,不断有新的出发地,却永远没有止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些同事,都有这样的追求,这也是我时时怀念学校的原因。
前辈教师谈体会,说一节课“备了一辈子”,是指学海无涯,教也无涯,业精于勤,功在不舍。“学养”“底子”“根基”,需要漫长岁月的积累,非此不足以言“修养”。讲台艺术无止境,常思不足,方能立足。站稳讲台的根基,是读过的书,积攒的教训,这些,要靠自己摸索;教师的一节课,是他的见识、境界和灵性,无法复制灌输,无法通过“培训”获得。不止语文学科,所有学科,莫不如此。正因为如此,作为“教书人”的周春梅,将读书当作通向职业的自由之路,自然也就有了不同一般的意义。
教育能否让学生有高一些的精神追求,能否有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意识,能否让学生生命中有美好的教育记忆,取决于讲台上的教师有什么样的眼界与境界。
我曾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讨论“根基”:在走向讲台之前,我们究竟读过多少书?说起来,经过小学、中学12年教育,加上4年大学本科教育, 16年的学习,也该有点“底子”的(如果再有硕士阶段,应当更结实一些)。然而,很尴尬,把应试教育训练出的考试技能清理掉,很多教师常感叹没读过什么有用的书。有人认为,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教师在走向讲台之前,自身究竟还有哪些“剩下”的东西?很遗憾,许多教师无法摆脱“补课”“应试”的记忆。教师如果仍然没有觉醒意识,不铸造新我,讲台边的这个人就“立”不起来,同样,也难以担负“立人”的职业责任。
只有个人的阅读,才会产生个人的思考。阅读注定是孤独的探索之旅,只有长期的个人阅读,才有可能孕育新的思想,铸造有教育尊严的教师。周春梅有顽强的寻找意识,执着地阅读,不偏激,不盲从;她读一本书,反复读,沉潜在问题中,比较判断,延伸到不同类别的书;即使读出了遗憾和失望,乃至怀疑并自我否定,也从未停止探索和寻找。经历了必需的锤炼,思考趋于理性,获取的精神滋养融入生命,也自然地融化在教学中,这是作为教师的“个人”所能做到的。周老师的阅读,恒久而沉静,如同她整洁朴素的书桌。
教师的个人阅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展现出的精神和眼界,不可能不出现在教学中,不可能不影响学生;学生多多少少会受教师的引导,一些学习观念也会跟随他们走向未来。
人只能自我启蒙。有摆脱蒙昧的愿望,读书求知,才可能有醒悟和发现,有思想的自觉。学生尊奉教师为启蒙者,只是习惯说法。作为教师,我们究竟有没有开启蒙昧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自身尚未摆脱蒙昧,已有的知识尚不足以解除自身的困惑,尚没有能力克服自身的不成熟,因此会产生自我启蒙的需求。教师的职业特征,是比一般人“会学”,他的阅读,如在黑暗中摸索,锤斫石壁,斧斩荆棘,寻找光,踩一条路,而那迸出的火星、敲击的声响,青少年看见了、听到了,以为这就是“启蒙”。其实,那个人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光和路。观察周春梅的读书与实践,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是探索并自我启蒙的过程,和学生一道读书,也和学生一同走向学习的自由之境?
读书是精神之旅。我的记忆时空中,多次有这样的经历:列车停靠在远方小站,在黑夜,在风雪中,这些小站在原野,在林区,在大山深处,信号工如石像一样直立在站台。可是,这不是目的地,这只是一个“站”,甚至只是“临时停车”,前面还有无数的“站”。那样的图景反复出现,让我想到教师的职业,这个社会,需要有一些人“以有涯随无涯”。道路没有终点,列车未必有目的地,也无所谓“出发”或“抵达”。人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会问手上的书吗?更何况个人的阅读,可以自由地通向未知世界,不需要循着固定的轨道。
教师的书桌,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书为伴,前行就有了光。周春梅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事们把读书作为生命方式,能独立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困难,他们的实践,不仅照亮了学生面前的一段路,也必将为未来的学校发展留下可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