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九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手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一手搭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平台,8大部门联手监管已显成效——

连云港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九成

本报讯(见习记者 汪舒蕾 通讯员 刘必雷)“过去学费直接交给培训班,就怕课上到一半人家‘跑路’。现在钱划到专门的监管账户,我们家长很放心!”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学生家长韩玮拿起手机,打开“我的连云港”App告诉记者,“培训机构查询、报名、缴费,在线选课、交费或退费,都可以通过手机即时了解,既方便又规范。”

“双减”落地后,连云港市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面临转型,机构出现“退费难”问题,“跑路”情况时有发生。为此,连云港市教育局重点发力,搭建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实施平台收费、银行托管、专户核算、序时拨付、退费顺畅等全程可控的有效监管。

“目前,我市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入驻平台,接受监管。”连云港市教育局社教处负责人朱家贤介绍说,该市要求校外培训机构须开立预收费监管专用账户,并将预收费资金存入监管专户,与自有资金分账管理,按照“一课一消”原则,根据实际课时逐课拨付。同时,将培训机构所开课程、收费时段、收费渠道、退费安排、合同文本等事项一并纳入监管,全面系统规范培训机构收费行为。

朱家贤告诉记者,该市要求培训机构将监管专户作为监管平台收取培训费用的唯一账户,不得使用其他账户和渠道收费。“这既符合全面落实‘全额监管、精准监管、系统监管’的要求,又能防止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有效维护了家长的切身权益。”

结合预付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连云港市将行业监管和预付卡管理有机结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财务与资产管理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单科超过60课时的培训费用。培训机构须在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等内容,并开具合法票据。

对科学类、艺术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连云港市则强化审批机制和监管力度。“艺术类培训机构的设立实行属地审批,由举办者向培训场所所在地县区文旅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连云港市文广旅局科教处负责人潘志佳介绍说,艺术类培训机构的收费须和教学安排协调一致,每科均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者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据了解,今年8月连云港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告家长书》,将经审批通过的合法培训机构纳入“白名单”,并设立专门界面,对其名称、地址、办学内容、课程特色、收费标准等做出详细介绍。家长和学生只需在手机上登录“我的连云港”App,就可以轻松了解附近有哪些机构是正规机构,开设有哪些课程、如何收费等。

“公布‘白名单’,有力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合规发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朱家贤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贴近家长需求,符合本地实际。据了解,连云港全市共有22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过治理和引导,转型、注销了219家,压减率达97%,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规范性和服务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逐步壮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队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连云港银保监分局等8部门携手联动,对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行为和资金进一步严格监管,切实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