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学共同体”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研学共同体”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高杰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少青年教师而言,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发展意愿,但由于可能受到方向不明、资源不多、助力不强等外部制约,专业成长受到影响。“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不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组建教师研学共同体,聚集一批志趣相投、追求相似的教师,在抱团中发展,在互助中前进。

研学共同体可以常态化开展“三共两线”研究活动,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认同感,找准专业发展的方向感,明晰专业发展的施力点。“三共”就是共读、共研、共写,“两线”就是线上和线下。

以共读提升眼界。对于教师来说,专业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简便的方式应该就是阅读。有效的阅读能为教师带来更多的信息摄入。学科阅读可以保证教学工作跟上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经典阅读可以丰富教师的人文积淀,尤其是有足够的经典“打底”,教师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就能表现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书卷气”;其他阅读可以厚植教育工作者的人文情怀,让自己成为更实在的“读书人”。我们提倡研学共同体成员采用“自读+共读”的方式学习。一方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开展自主阅读;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共读一本书的方式组织大家阅读《中国通史》《给教师的一封信》《教育常识》等书籍,巩固阅读习惯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教育教学及专业发展的理解。

以共研激荡思维。研学共同体中,大家的初衷是一起“研”和“学”,根本目标是实现个人专业提升。工作中碰到的教育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其他同伴可以出谋划策。比如涉及教育教学的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以一起探讨,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重难点的把握上、教学流程的完善上进行打磨。再比如,当研学共同体成员出现与家长、学生、同事、领导等沟通不畅的情况,其他成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其出点子、想法子,尽管有时候问题不能瞬间解决,但是同伴们“想方设法”的过程至少可以让成员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当下的教育热点、教育现象,围绕某个具体的话题组织开展主题讨论,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和层次。

以共写凝炼思想。教育写作是一种思想和理念的输出,是对于阅读、思考的反馈。一方面,写作要有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积累,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支撑;另一方面,就教育教学写作而言,要有清晰的方向。通过研学共同体,我们既可以让教师在日常交往中获得更多的素材和写作启发,也可以在信息和资源交流中,让写作有的放矢。研学共同体中的成员,围绕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从事自主写作的同时,可以结合相关报刊的征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写作,提高稿件刊发率,让写作更有“奔头”。

由于研学共同体成员在不同的学校工作,有着各自任教的学科,我们可以将研学的方式主要放在“线上”;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线下的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研学共同体线上活动主要依托“多元思潮背景下的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工作群开展,组成人员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为主,同时将一些学校“青蓝结对”的“徒弟”也吸收进来参与相关活动。成员将工作困惑、学习心得等内容及时发布在工作群内,其他成员学习借鉴,适时答疑。线下活动主要借助各类教研活动,成员之间互相听课、面对面讨论,研学更加直观、真切。此外,因为大家同在一个区域,我们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应团建活动,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带来心灵的休憩,也让课题研究在严肃的氛围中,多了些温情和趣味。

研学共同体让有发展意愿的教师,在一个适合发展、有利于发展的情境中,用心做好想做的、愿意做的事情。一群人一起研、一起学,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拒绝“教育内卷”的裹挟,努力追求专业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系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党建办副主任,本文系泰州市2020年度教育规划重点立项课题(编号:tzghzd2020-020)《多元思潮背景下青年教师研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