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座“桥”的使命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九龙镇中心小学校 何国敏
图为作者与学生一起共读经典
新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发展”,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其核心旨归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些都让我心向往之。
2019年2月,我如愿加入新网师。浸润两年,我深切体悟到“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的真谛。啃读经典伴随持续的写作,理性思考引导躬身实践,一股不可遏制的激情从心底迸发,我多想化成一座“桥”,一座师生闲暇之余阅读的桥;一座让教室不再冰冷的桥;一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桥;一座让农村学校赢来“春天”的桥。
重塑自我——“思桥”
回首2021年,我的工作、生活似乎波澜不惊。然而一边是忙碌繁重的教学管理压力,一边是新网师“痛并快乐着”的学习,双面夹击下,我的内心始终难以平静。2021年初,我陪着表哥去医院检查身体,拿到检测报告单的那一刻,我不禁思索: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是否一切都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难以直接回答。面对逆境,是应该顺应还是抗争?如果只有顺境,我们会活得平凡而没有价值。只有面临危机,人才会逆流而上,找到真正的自己。有了目标、方向,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踏实、美好。
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么。无论是教学管理工作还是新网师学习,我都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并在心里埋下了要让自己成为一座“桥”的种子。
超越自我——“画桥”
“读经典,悟道理,行技术”是我学习的准则;“少而精,少则透”是我学习的方法;“内化变输出”是我学习的技巧。通过随笔、读书笔记、打卡等方式,把文本变成有意义的模块并根植于大脑,最终就能够形成结构性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管理中,我不断学习、思考、请教,积极寻找管理的新路子。我把《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中的知识点梳理出来,带领老师尝试新的备课模式,把三维目标细化为每节课具体实施的三类目标,把教学过程改为两个板块。新的备课形式让老师们得以轻松驾驭课堂,真正践行了“眼中有人”的教育。
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统领课堂实践,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元素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创设“复合情景”式课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践中都力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份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为建“桥”持续地输送高质量的原材料。
扩大自我——“建桥”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新教育犹如“春风”为我校带来了“繁华”,“春风”的背后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想留住这阵风,就需要修建一座桥,一座新教育与学校的桥,一座教师与学生的桥,一座学生与知识的桥。我知道,桥的那头是纯净的心灵,是幸福的源头,是勃发的生机。
一座让师生完善自我的桥。要成为幸福的人,首先要拥有明亮的精神世界。要让新教育在我校扎根,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认知结构。我组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每个星期三,教师们在QQ群、微信群里发表感悟、碰撞思维,用共读共写促进智慧迸发。一次次主题鲜明的分享活动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专业发展。
好的环境会使人积极向上。这里的“环境”并不仅限于视觉、听觉层面的丰富,还应该能够让人沉下心来,在心灵深处寻获滋养。我们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打造一个让学生由内向外变得谦和有礼的书香校园。
一座让教室不再冰冷的桥。在我校,每间教室都有独一无二的班名,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特别的口号,更不必说班歌、班诗、班徽、班训都承载着每个班级的灵魂。一个个充满特色的完美教室初现,“学校大事、班级叙事、家校故事、学生记事”成为完美教室的主旋律。
一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桥。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说:“教育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职责:教育人类进行对话,培养其对话的兴趣和能力。这是教育为拯救受难的人类应做的贡献。人类的命运直接取决于教育能否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理想课堂的模样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围绕在知识的“篝火”周围,共同探究、讨论,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倾听的前提下,师生应当吸收彼此好的观点,更新自我认知,最终达到双赢。
从有效搭建教学框架做起,我校要求教师将课前三类目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环节都体现在备课中,在课堂上扎实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课堂小结、随堂检测等。
复合式的课堂情景是“研”出来的。我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教材教法的学习讨论,组织教师收听专题讲座。各教研组举行“理想课堂大比武”活动,带领教师评课、研课,一起挖掘课堂的魅力。每学期我校还和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共同探索理想课堂。通过人人上公开课,我们建立起“课堂共同体”,始终朝着“为求真而教,为求真而学”的目标迈进。
2021年,这座教育的“桥”让我校师生改变了行走方式,让农村学校迎来了春天。教师们彼此靠近;学生拿起图书专注地阅读;原本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变为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课堂;冰冷的教室变为生机勃勃的乐园;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改变,农村学校看到了希望。追随新教育、践行新教育,让新教育这阵春风化为春雨,滋润每一个稚嫩的心灵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