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可抵岁月长 静待“数学”绽芬芳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诗意可抵岁月长 静待“数学”绽芬芳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茅雅琳

9年来,我坚持致力于“趣动数学”研究,推动学生数学学科写作,收获了许多额外的“奖赏”。2013年以来,孩子们累计撰写数学“小论文”1000多篇,我们通过对积累的“小论文”进行研读分析,提出了“趣动数学”教学主张,依次完成了南通市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南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正在结题阶段。《数学大世界》《启迪与智慧》杂志介绍并推广我们的课题研究,“趣动数学”课程荣获海门区首届卓越课程特等奖。我出版了1本专著,撰写的论文连续3年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的科研成果《初中数学小论文: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尺讲台讲三刻,一支粉笔书一生。我在追寻,在探索,用智慧对待教学,用进取开拓未来。9年前,开启学生数学学科写作之旅时,我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思考。

一是对“共读共写”生活方式的期许。“共读共写”是新教育倡导的师生日常生活方式,同时聚焦学生全方位的成长。我虽然是理科教师,但对阅读和写作有着深深的向往和浪漫的期许。于是就有了让“共读共写”从传统的语文学科本位“挣脱”出来,迁移到数学学科中,从而产生了一种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新方式的构想。

二是对“趣动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结合30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提出“趣动数学”的教学主张,即针对学科特点,教师借助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织活动等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情体验等学习方式,实现从理解数学到热爱数学,从学会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飞跃。“趣动数学”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感悟和外在行为。教师除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的质量,还能通过什么媒介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呢?

在实践中探索,在行动中思考,2013年,我找寻到了一座链接文学与数学、技能与情感的桥梁——“数学小论文”写作。每月底的周末,是我们班学生最期待的时间,这节课上,没有枯燥的练习,唯有数学的理性与文学的感性交融的特殊作业——一篇数学小论文。

为了用“数学小论文”记录孩子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做法和思考,为了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为了和我的学生一起探寻数学学习的高效方式,我和孩子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赏析优秀数学小论文,掌握写作方法。数学小论文跳出语文的写作模式,不拘泥于文体格式,也没有题材限制,更不刻意追求写作文笔,唯一的要求就是表达真实的思考。

二是探索小论文的切入口,明确写作主题。在实践中,我们师生共同研究、讨论、摸索,发现了数学小论文写作的五个切入口:

1.一节新课的学习体会

如小刘同学记录了“加权平均数”一课的探究过程。那节课,我给出的课题是《今天我来当老总》。

2.一个概念的深刻剖析

如小李同学编了一个童话故事,解释了射线与角之间的联系。

3.一类题型的归纳总结

如小施同学写了一份用户手册,她这样写道:“客户您好,欢迎使用因式分解注意事项手册……”她在手册中给用户总结了因式分解3个注意事项。

4.一个规律的探寻历程

如小刘详细描写了他的“刘氏代数式”的产生过程。

5.一种方法的推广运用

如小张介绍了用“截长补短”解题的多种方法。

三是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坚持数学写作。

1.逐篇阅读,中肯点评

对学生们递交的文章我都认真阅读,每篇文章给出中肯的点评:“你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将射线、角等几何元素拟人化,借助射线想要组成角这样一个活泼轻松的场景,深刻诠释了角的定义,看得出来你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这个概念的本质”;“将行程问题放入童话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文中还注意设置了问题,用于提醒同学们解题时要看清题意,以免出错,文章设计得非常巧妙”;“结合具体例题,剖析了解题的心路历程,运用诙谐轻松的语言,梳理了因式分解的3个注意事项,对其他同学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佩服你的创新”……

2.精心修改,展示发表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给全体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专门开通了“茅雅琳学生成长工作室”班级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优秀的数学小论文在公众号“趣动数学”栏目展示,特别突出的作品,积极投稿发表。到目前为止,有103篇小论文在公众号刊登,8篇小论文在《初中生世界》等报刊刊发。

3.细心观察,因材施导

小陈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生,但做事马虎,表现浮躁,解题速度很快,正确率较低,成绩处于班级中等偏下的位置。由于小论文质量不佳,班级公众号没有选登他的文章。有一次,他在发给我的文章后面特意附上了一段文字。他首先陈述了所用时间之久,其次又表达了态度之端正,最后怕文章有不足之处,得不到青睐,又非常谦虚地望我能够指正。我认真阅读,帮助他修改了一些小问题,第一时间帮他刊登,并适时谈心点拨。自此以后,小陈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数学课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积极、沉稳,自我期待也不断提升,后来顺利升入了本区优质的高中就读。

9年来,“趣动数学”小论文写作赋予我和学生积极看待世界的能量,读数学,读自己,读世界,以阅读和写作,链接未来,对接成长。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是教育,让漫漫岁月充满希望和挑战;是数学,给平淡生活带来浪漫和芬芳。让我们把思考带进课堂,用写作沟通心灵,用激情照亮我们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