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新教育,开启教育改革新篇章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追梦新教育,开启教育改革新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教育实验纪略

■本报通讯员 吕海燕 杜云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坐落于黄河“几”字弯顶部,河套平原腹地,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临河人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 2017年临河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然而,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临河区在教育发展的再度突破中遇到了瓶颈,恰在此时,临河教育人遇见了新教育。

启动新教育实验,播撒新教育的种子。2018年6月,临河区召开新教育实验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当时全区48所幼儿园、中小学校整体加入新教育,各学校、幼儿园根据校(园)情以“1+N”的模式认领行动项目,制订实验方案并迅速行动起来。

临河区成立了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设立了新教育推进办公室,负责新教育发展的具体工作,出台《临河区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选拔首批新教育“种子教师”,以《新教育简报》作为新教育的宣传阵地,建立微信工作群和公众号,扩大对外宣传,每日推送“守望新教育”平台文章,让更多的校长、教师全面了解新教育,认同新教育,追随新教育。

临河教育人先后20余次赴江苏海门、河南洛阳、四川成都、山东诸城、福建厦门、山东日照等地考察新教育实验,并邀请李镇西、陈东强等新教育专家到临河做新教育培训,累计培训4600人次。新教育的先进理念走进了临河,走进了每所学校、每个家庭。

深耕新教育项目,营造新教育的生态。临河区以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路径,深耕了一系列实验项目。

依托三专模式,促进教师成长。4年来,临河区选派315名“种子教师”,分批到江苏海门跟岗培训,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促进教师成长;通过观摩研讨和叙事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种子教师”实施新教育项目,带动学校进步。

营造书香校园,重构精神家园。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临河区教育局为学校购买了图书阅读系统,敦促学校根据新教育的相关要求,建立深受孩子喜爱的开放式图书室和阅览室,为“晨诵、午读、暮省”创造条件。各校将“晨诵”和“午读”纳入课程,把语文主题阅读和新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设“读写绘”课程,开展全学科阅读、师生同诵、亲子共读等活动,使阅读成为师生、家长日常的生活方式,重构师生的精神家园。

建设数码社区,打造交流平台。临河区创建了“临河新教育数码社区”,集成了学校网站群,学校可利用自己的主页进行校内的各种交流;教师和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空间,可以适时存储资料,积累工作和学习所需的素材。数码社区为全区师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大平台,并方便了网上调研、网上辅导、网上竞赛等工作。

推进每月一事,养成良好习惯。临河区各学校、幼儿园把推进每月一事主题阅读与“晨诵”“午读”相结合,组织学生朗诵、阅读,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幼儿园围绕每月一事的主题,根据《临河区新教育实验推进每月一事行动指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家校合作共育,增强教育合力。临河区学校、幼儿园成立家委会,设立家长开放日,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并依托“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开展亲子阅读,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增进家校相互了解与合作,加深亲子间的感情,增强了教育合力。

研发卓越课程,丰盈师生生命。临河区充分挖掘学校、社区的资源和潜力,构建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临河区第一小学的经典国学课程,第二小学的民乐课程,第三小学的绘本创作、陶艺、趣味作文课程,第五小学的“书道陶品”课程,第一幼儿园的活动课程,曙光学校的阴山岩刻校本课程等,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和校外资源,突破学科边界,实现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互补,丰盈了师生的生命。

搭建新教育平台,扩大新教育的影响。4年来,临河区以新教育实验推进会、研讨会为平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

2018年10月,以“共读共写共成长”为主题的临河区新教育实验第一次推进会在临河区第六小学举行。临河区第六小学教师王玮、苏爱敏、吴建宏、何艳凤、袁娜、郝思宇分别以《幸福,梦想的转角处》《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成长从阅读开始》《心向完美》《共读,共写,共成长》和《奋斗青春,精彩未来》为题进行了生命叙事;该校校长陈宏伟以《学思行达》为题,分享了学校践行师生共写随笔行动的具体做法。

2018年12月,以“魅力书香 ,芬芳生命”为主题的临河区新教育实验第二次推进会在临河区第三小学、巴彦淖尔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临河区第三小学教师王秀丽、许连平分别以《阅读,滋养生命》《儿童绘本创作,向青草处漫溯》为题作生命叙事;临河区第三小学校长杨百凌、巴彦淖尔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辛红分别以《阅读之光,照亮每一个生命》《行阅读之道,养精神力量》为题,分享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行与思。

2019年4月,以家校合作共育为主题的新教育实验第三次推进会在临河区回族学校举行,该校四(4)班学生刘松岳的妈妈李敏、一(4)班学生李浩然的妈妈张静书分别作了《传承家风,共赢未来》《家校合作,共育英才》叙事,校长王文忠作了《赏识孩子,也就是赏识自己》的家庭教育报告,与会的340名家长深受启发,成为教育的同盟军。随后,该校还承办了以“改变,从阅读开始”为主题的临河区新教育实验第四次推进会。“书香少年”代表贺浩淼、“书香教师”代表郭振雁、“书香班级”班主任代表李敏等分别在会上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与阅读有关的故事。

2019年5月8日,临河区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启动暨新教育数码社区推进会在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召开。临河区第三小学信息技术管理员张建忠展示了该校教师们用“临河新教育数码社区”平台开展备课、评课、共写随笔等工作的情况。临河区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各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240余人参加了此次推进会,对“临河新教育数码社区”平台实用的功能赞叹不已。

2019年5月11日,以“营造书香校园,研讨语文大阅读教学”为主题的临河区新教育实验第六次推进会在临河区第五小学举行。该校校长杨美凤带领教师成长营12名教师以一首诗朗诵拉开活动序幕后,临河区第五小学“种子教师”杨舒涵执教《敲门小熊》绘本教学课,丹达学校“种子教师”牛宇进行《诸神的踪迹》整本书共读课展示,杨美凤则讲述了教师成长营的发展历程。

2020年4月,临河区举行了教师、家长、学生生命叙事线上竞赛活动,共收到各学校、幼儿园上传的叙事视频147件;同年9月,在临河区第九小学报告厅举行了临河区新教育教师、家长生命叙事复赛活动,评选出15名优秀叙事老师;同时在汇丰学校举行了临河区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暨新教育专题培训活动。

2021年9月,临河区召开了“推进每月一事”项目研讨会,各学校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了“推进每月一事”的具体措施。

4年来,新教育促进了临河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改变了临河区域的教育生态,临河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临河区第三小学、乌兰学校、逸夫学校、第五小学相继被命名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附属学校”。临河区先后有378名教师加入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学习,校长、教师们经常在“新网师”平台上作生命叙事,分享成长体验。我们坚信,追梦新教育,开启临河教育改革新篇章,定能让师生们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