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10年间,昆山市不断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新之路,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盼——
“美好教育”带来“格局性变化”
■本报通讯员 张斌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新时代的“教育三问”。
10年来,昆山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年来,昆山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总量和教育总投入位居全省前列,教育公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探索出一条建设具有昆山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新之路。
教育惠民,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舒适的宿舍楼掩映在绿树中,标准化运动场上活跃着学生身影……不论在城区还是在乡镇,“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是每个昆山人的真实感受。
谈及学校建设和变化,昆山市信义小学五年级学生李俞的家长林思说:“我见证了信义小学从黄泥山小学的一路改变,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义小学这所因劳动教育、农耕课堂得到央视点赞的学校,校舍整洁干净、树木郁郁葱葱。然而,这里曾因设施破旧广被“吐槽”。校长许蕴霞说,之前学校空间有限,操场只能容纳一小部分学生,做操时间,空着的地方站满了学生。
改变始于4年前。2018年昆山市委市政府投资1.6亿元,启动学校异地迁建工程。改造后的学校拥有各类教室92间,其中专用教室25间。半塘田园,耕读传承。如今,信义小学在以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校园中发展学校内涵,向着更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10年间,改变的远不止信义小学。位于阳澄湖畔的巴城高级中学今年9月迎来新校第一批学生。改建后,校园更加现代美观,在学位供给上也能更好地满足巴城辖区内不断增多的入学需求。作为昆山市小学的排头兵,昆山市实验小学由政府规划办学,其西校区于2016年9月首次招生,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办学经验,带领东西校区共同走上特色发展的办学路径,为区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昆山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05个,竣工校舍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40亿元,新增学位13.9万个。各级各类学校由2012年的170所增加到2021年的298所,增幅达75.3%。
师资为要,
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往每年升学季,成千上万的家长汇聚在几所热点学校门口,焦急等候着“小升初”考试成绩的公布。现在,这一幕在昆山已成为历史。如今,“择校热”逐年降温,昆山以强有力的师资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10年来,全市累计招聘教师超1万人,并在全省率先试行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推动教师编制实现市域统筹、精准调剂。2018年起,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创新推行教师备案制招聘管理,目前全市共有备案制教师886人。
如今,昆山市教师学历水平稳步提升,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88.86%、96.41%和98.90%;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分别达52.57%和36.76%;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达70.5%。
同时,昆山市大力实施名校长、名专家、名教师“三名”培养工程,现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人,省特级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39人,苏州市名校长6人、名教师42人、学科(学术)带头人244人,姑苏教育名家1人、姑苏教育领军人才11人、姑苏青年拔尖人才24人。
“师资是我们实践‘美好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昆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卿胜介绍说,该市共组建成立28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在教育集团内,实施师资“动态调整”机制,全市骨干教师轮岗比例保持在30%以上,逐步形成了师资、课程、研训资源“丰富供给、高效配置、集约利用、辐射带动”的生动局面。
此外,昆山市还通过公民办学校结对共建、送教上门、市校合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并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教育共同体,鼓励共同体学校“抱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育”并举,
托举缤纷校园生活
唱词唱腔清婉秀美的《长生殿》、武打动作英姿飒爽的《智取威虎山》、舞台效果精美绚丽的《牡丹亭》……
7月,2022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昆山选拔赛落幕,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博得现场观众的如潮掌声。据统计,截至目前,昆山市共有149名学生在各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金夺银。
自1987年昆山市一中心小学成立全国首家“小昆班”以来,该市各级政府每年为“小昆班”投入资金达数百万元。无论是师资、场地、设施,还是服装、道具,全市各区镇“小昆班”都配备齐全、质量上乘。
“小昆班”是昆山市全力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缩影。长期以来,该市统筹开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大课间、趣味竞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较好发展。
据统计,10年来,昆山市师生参加苏州市级以上比赛获单项奖超过5000个、团体奖超过600个;参加省青少年田径县组比赛连续3年蝉联总分第一;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量占苏州市60%以上;2名中学生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
如今,在“双减”背景下,昆山市“五育”并举体系进一步完善,各校以课后服务“托”起多彩童年,劳动教育赋能健康成长,通过校内自主研发和借力校外各方资源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的课后时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选项。
站在新的奋斗起点,昆山教育人将继续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向着更高目标前行,让教育更加优质、学生更加出彩、人民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