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的力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赞美的力量

■马尔康

在学生时代,我一直接受的是严厉的高压教育,尤其是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我习惯于自我“折磨”和自我“约束”,成长过程中,我听到的批评也多于表扬和赞美。在进入教师岗位的最初那段时间里,我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教育方式带入了我的日常工作中。遇到状况,我会下意识地先去责备、批评孩子,但经过一阵子的试验与观察,我发现教育效果并不好。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三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在经历变化,这是青春期到来前的一次重要转变,意味着他们从儿童期逐步迈向少年期。学生开始有了对周围事物合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不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于是各种状况开始频繁出现,甚至相较于一二年级的表现有明显退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我接手班级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现实确实比想象中还要复杂。

我的教育教学中开始出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表现差,我大声批评,他们只安静那么一小会儿,然后依旧我行我素。如此反复,我的心情更差,对他们的态度越发不好,他们也就越发肆无忌惮……这样和学生大战三百回合,结果却是学生依旧活蹦乱跳,而我声嘶力竭,一种无力感悄然而至。

后来我反思了我与学生的互动,发现自己常常忘记他们只是不到10岁的孩子,我大声斥责,但学生可能压根儿不明白我在生气些什么。总用一种严厉、批评的语气跟孩子们对话,推远了我与学生的距离,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慢慢地,我学会用夸奖个别学生的方法来引起其他同学的效仿,这一点是师傅教会我的。有时候可能这一大组的学生坐得并不好,但很神奇的是,我点名夸奖之后,他们立刻坐得端正并安静地听我讲话。他们的转变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真的太有意思了。

回想我自己的经历,作为学生的我最渴望的是别人的肯定。“不错”“做得好”,一旦听到老师的这些话,看见这些评语,我的内心总是雀跃的,对自己的作业也精益求精,这就是赞美与鼓励的力量。

柳絮因风起,葵花向日倾。为人师者,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更要针对儿童的内心需求,春风化雨,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一起完成自己的成长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