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以美育促五育,擦亮荷乡教育新品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宝应:以美育促五育,擦亮荷乡教育新品牌

■本报通讯员 黄秀祥 刘立成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园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打造的户外活动区——共学村。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实景创生,力图呈现活的生活、真的自然、实的学习、美的教育……”日前,在“‘共学村’中的美育”对外公开展示活动中,扬州市特级教师、宝应县实验幼儿园园长邰文宇向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教师详细介绍该园为开展学生美育工作专门打造的“共学村”。“共学村”是一个包含了“星星花园”“太阳城市”“云水涧”“石头记”等10余个人文、艺术、自然、科学与生活体验等在内的美育综合场,目的就是在推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更加生活化、教师更加灵活、儿童更加鲜活。

以学前教育阶段为例,像这样的美育综合场该县还有20多家。“我们从娃娃抓起,把强化美育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宝应县教育局局长朱兵说。

以课程为本,夯实美育基础

在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时间,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莫过于“剪纸”和“淮剧”。为打造精品课程,助力“双减”落地落实,该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教学生学习淮剧和剪纸,由专业的美术、音乐教师任教,并聘请了宝应县淮剧团专业演员编写了《淮腔诗文》剧本。该县淮剧团团长姜春梅还携团员进行现场指导。每到课后服务时间,淮腔课堂上歌声飞扬,剪纸课堂上剪纸作品栩栩如生,孩子们兴趣盎然。

与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类似,该县1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按照美育工作要求,对校园现有特色项目、特色文化不断加以提升、凝练,积极开发、建设富有校本特色、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校本美育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逐步成为促进学生生动发展、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推出的“博雅文化”课程、叶挺桥小学打造的“贤智文化”课程、白田小学的“诗雅文化”课程等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供了多元平台。

以社团为基,搭建美育载体

据介绍,宝应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美育特色社团建设,引领各学校根据自身传统、地域特点,不断加强特色社团的传承与创新,积极打造一批适合学校办学实际、适宜学生年龄特点、适切学生长远发展的社团,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

广洋湖镇是宝应县最东边的一个乡镇,距离城区较远,留守儿童人数较多。近年来,该镇中心小学从乡土中追寻美育灵感,就地取材,创建了“稻草人”版画工作室,从最初以厚纸板为材料制成版画,到后来用塑胶板制作各种形式的版画,再到现在针刻凹版制作版画,孩子们把版画创作带进了语文课堂、劳动课程,用版画创作的方式来表现古诗的意境、劳动的过程,版画特色愈加鲜明。

宝应县桃园小学大力开展民乐教育,组建“丝竹神韵”竹笛社,结合课后服务,每周开设1至2节竹笛训练课,进行竹笛普及教学,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员开展提优训练等。学生社团成为全县各校实施美育工作的生动载体,推动了美育在全县落地生根、多样发展。

以活动为要,拓展美育视角

美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学校扎扎实实的活动实践。为此,宝应县积极引领各校开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使活动成为师生点燃心灯、涵养心灵、启迪心智的动力源泉。

今年暑假,宝应县实验初中6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大运河宝应刘堡段减水闸,了解运河文化带上的世界遗产智慧,学生们度过了一个收获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七彩夏日”。活动中,学生们阅览史料,参观模型展览并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建造减水闸的历史缘起、施工方法和实用价值。在华克之纪念馆,学生们寻访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华克之的生平和传奇人生,实地感悟他忠党爱党、大智大勇的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类似的研学体验活动,还有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远足”课程活动、城中小学的“少年君子游学周”活动……这些活动立足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拓宽美育视野,提升生命厚度。此外,该县还将美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校园节日活动等相结合,积极开发校报、微信公众号、家校通等平台,推动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为学生培养品德、开发思维、提高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