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有效开展美育活动
■陈书军
宝应县泾河镇坐落在扬州北大门,千年古运河穿境而过,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积淀的历史古镇。泾河镇中心小学根据镇情、镇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因地因校制宜,创新方式,校内外结合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追溯家乡历史,领略人文美。学校积极开展“我与运河共成长”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古泾河渡口,了解运河两岸居民的风土人情,探寻运河的“前世今生”,启动“运河小河长”志愿者行动,保护家门口的世界文化遗产。学校组织学生到镇志中寻找明代“驸马营”的来由,了解家乡泾河在明代重要的战略地位,走访驸马营当年驻扎过的村庄,游览占地40多亩、风景优美的驸马营公园,做家乡文化的小小宣传员和小导游,在领略家乡历史变迁的同时,歌颂今天生活的幸福与美好,立志做家乡美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精神美。泾河镇是苏中革命老区的一片红色热土。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发挥家乡红色资源优势,着力于开发“红色文化传承活动”,带领学生走访红色旧址、了解先烈事迹,参观刘家潭交通站纪念碑、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让学生感受他们胸怀天下、勇于献身的豪迈气概,在新时代少年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学校开设和韵讲堂,在仪式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播撒红色种子。学校开发《金禾娃娃红心闪》红色课程,将本地的红色故事进行整合,赋予红色资源以生命并加以开发利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致力于“美”,倾心于“育”,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依托地方品牌,体验劳动美。学校先后与泾河镇“白龙牌”大糕厂、信德康家庭农场合作,成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基地,参加实践,丰富劳动知识,增长劳动技能,增强“品牌出自家乡”的自豪感,让家乡品牌在学生心中扎根;邀请基地指导老师进课堂,结合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泾河大糕的美丽传说、主要原料、制作流程、产品特点,领略家乡品牌的丰富内涵等。一年一度的泾河美食节和西瓜旅游节举办之时,学生也会受邀到现场,参与分享,为家乡品牌代言,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收获成果、感受喜悦。
传承非遗文化,创新艺术美。学校“淮腔今韵”特色项目于2017年启动,在上海市静安区淮剧艺术家周筱芳流派促进中心、宝应县淮剧团等单位的帮助与指导下,注重氛围营造,加强师资培训,齐全阵地设施,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常态化教学训练,面向全校学生推广普及,培养高品质社团学员。近年来,学校紧跟新时代脉搏,创新表演方式,将廉政小剧本《公仪休拒鱼》《有“金”无险》搬上舞台。截至目前,“淮腔今韵”特色项目先后获宝应县委宣传部“十大文化创新”奖、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优秀组织奖,学校获评“扬州市非遗文化传承学校”。
学校发挥地域优势,让乡土文化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形成紧密的“综合育人共同体”,彰显一种大课程观,实现了乡村学校美育活动的新跨越。
(作者系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