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评价让人人都精彩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个性化评价让人人都精彩

■本报通讯员 金迎春 倪同岭

9月1日,开学第一天,盐城市亭湖小学四(2)班学生李珈怡的家长和班主任分享了一件“开心事”:春季学期期末,小珈怡被学校表彰为“讲故事之星”,这让她十分自豪,“整个暑假,小区里到处可见她讲故事的身影,现在她已经是小区公认的‘故事大王’了”。

李珈怡的变化得益于亭湖小学上学期开始的“人人有奖状,个个都精彩”的评价改革。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亭湖小学为所有有特长的学生都颁发了奖状。据该校校长姚瑶介绍说,上学期全校1242名学生,获得各类表彰达1300多人次。“只要有适宜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遵循内心的指引,个性化地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向,逐步累积快乐成长的动力。”

“实现育人方式转变,探索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盐城市亭湖区推进“双减”工作的共识。该区要求,全面探索与“双减”政策相匹配的学生评价机制:遵循“五育”并举的理念,以发现优势、培育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采用个性化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在此背景下,该区各个学校都为学生成长做足了“功课”。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为一年级新生种下一棵“成长树”,学生每完成一件小事,“成长树”上就会长出一片新“树叶”,这些“树叶”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展示了每个学生鲜活的个性。盐城市天山路小学开发团队以“教学评一致性”为要求,对该学段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学业质量分析,提取考查知识点,选取典型题目,量化细化评价标准。“学校用‘游学’的方式,让孩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阶段测评,孩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还收获了好玩有趣的经历。”该校学生李宇辰家长说。

初中学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融合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为此,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推出 “1+N学生培育导师制”,“1”是一名导师,“N”指该导师负责结对的几名学生。“1+N学生培育导师制”要求导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结对的学生开展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成长轨迹的系统性、连续性的科学记录和精准帮扶。

如今,亭湖区4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形成了各自的个性化评价方案。所有方案依托《亭湖区关于构建中小学生个性化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经过专家认证,家委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个性化差异的激励作用,提升教师素养和因材施教水平,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江苏省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中,亭湖区有33个节目荣获一、二、三等奖;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三(4)班有4名学生在全省中小学生诵读比赛中获奖……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关注学生阶段性、持续性变化,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全力打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个性化评价的‘亭湖模式’。”该区教育局局长李阳表示,下一阶段,该区将进一步研究学生成长的现状和愿景,提供个性化模块的选择,实现评价的科学性、精准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