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五育共美”:新型学习中心的构建与实施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 张泳
朱永新教授认为,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替代它的将是学习中心。为了让每个生命得到最好的成长,我校以“五育融合”和“崇美立人”为核心理念,倾力打造“五育共美”学习中心,形成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共同体。
打造“五育共美”
学习中心学习空间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基于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的学习空间新样态,建立了人与空间环境、学习资源、智能技术充分交互的复合式学习空间,实现课程、空间、资源三者结合,为学生提供社交、合作及独立学习的各种平台,以“新型学习空间”撬动“学习方式”变革。
1.建设“五育共美”线下学习空间
校园是重要的线下学习空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大量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和专用教室,创立“五育共美”线下学习空间,主要由“蒲公英”母语学习中心、“月亮河”生活学习中心、“小天鹅”艺术学习中心、“北斗星”科创学习中心、“蓝精灵”体育学习中心“五大学习中心”组成。
2.建设“五育共美”线上学习空间
学校探索构建与“五大学习中心”相对应的数字化线上学习空间,实现教学、对话、观察、诊断、分组、录播等不同功能,做到教育生态在线、数字服务在线、协同在线、沟通在线、组织在线,以保障无边界学习的实施。
学习中心通过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包含数字课程、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知识图谱等内容的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可视化、虚拟化、全息化,学生可回顾课堂实录,观看各类课程视频,也可链接互联网海量学习资源,真正实现无边界学习。
“五育共美”学习空间以“五育融合”为导向,融学习、活动、游戏与创造为一体,这里既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更是学习成果展示的博物馆,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发现和想象,打通学科知识的界限,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实现了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美好愿景。
研究“五育共美”
学习中心学习新样态
学习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顺应儿童内在情感成长与认知成长的规律,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融合学习的优势,用美的形式和规律探究学生学习的新样态,把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发现、美的体验、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美的历程”,实现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1.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由学生及教师共同构成。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校重点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途径,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让学生有了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的团队组织。师生角色变化为合作伙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助的存在。大家一起判断决策、一起经历探究、一起论证展示、一起反思总结。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形式除了线下的共同经历,更多针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线下的双线交流,通过网络资料分享、两两或两三随机组合等学习方式,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学习共同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形式,真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团队的协作中学会了主动参与、协作交流、资源共享、探究反思等,他们由此更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明确了学习的意义。
2.探索“无边界学习”
“无边界学习”侧重于摆脱常态课堂的约束,解决学习与学习空间的关系问题。智慧学习环境能让学习突破普通课堂的种种限制,达到空间的无边界、资源的无边界和选择的无边界。
“无边界学习”更在于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界学习,实现综合化、全景式;打破空间边界,处处可学习,使学习不受物理环境的限制,实现学习空间的无边界;打破时间边界,改变课堂定式,实现时时可学,想学即学,继而实现学习时间的无边界;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边界,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创新性,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
3.尝试“场景式学习”
“学习场景”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场景,是场所、环境和情境有机结合的综合体。“五育共美”学习空间为学生建立了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如文化场景、思维场景、实验场景、生活场景和数字场景等,有虚拟的也有实体的,让教室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
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心的“布衣坊”进行“汉服”研究性学习时,运用VR穿越时空进入汉代,感受古风汉韵,从各个角度对汉服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对汉服的形象特征有了更准确和具体的把握。
构建“五育共美”
学习中心评价系统
评价促发展,唯有科学评价,以评促学,方能行以致远。2020年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深入学习国家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关注学生发展,注重过程评价。
一方面,学习中心组织节日性活动,提供创造性舞台,搭建实体化展台,打造智能化平台,推行数据化监测,建立学分化银行,实行家校社合作共育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点燃学生持久热情,从而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态。
另一方面,学习中心建立课程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人格发展的立体化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激励自己、促进自己和反思自己,最终实现自我发现与超越。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深度推进未来学校学习中心建设,使其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