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新教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三)

■朱永新

(上接8月31日第6版)

第五,学科写作课程

新教育学科写作是指围绕着学科学习生活而进行的形式多样的写作,它从生活实际出发,立足学科知识背景。结合即时、共在、多样的教育生活形态,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地记录学科学习中的心得、感悟、体验、收获和见闻,实现“以学促写”和“以写促学”的双重目标。

学科写作具有3个显著特点:

一是题材多元。学科写作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可以记录一次有趣的小组合作,可以记录印象深刻的解题过程,可以记录收获颇深的阅读感悟……所有学科的学习和学习生活都为写作提供多方面、多方位的素材,能够解决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写什么”的问题。

二是形式多样。可以是摘要式,记录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整理知识要点;可以是图表式,梳理学习所得,建构知识框架;可以是叙述式,记录课堂生活情境以及和课堂相关的生活及学习背景内容;可以是说明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揭示本质和规律;可以是童话式,让各知识点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自己;可以是联想式,让课堂学习联系现实生活,让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内容多变。学科写作的内容,可以是课堂实录型,通过拍摄课堂画面,再现课堂情境,回顾教学流程,或者回顾学习过程;可以是内容整合型,由老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完成跨学科的整合写作;可以是学科主导型,如音乐学科写作、美术学科写作、体育学科写作、数学学科写作、科学学科写作等等;可以是项目研究型,让学生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以写作的方式及时梳理总结、积累资料、思考反馈、物化成果、巩固学习,为研究寻找更多外援、宣传项目成果等。

学科写作课程的实施没有一个“快速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师生之间持续对话、研讨与合作,也需要行政的力量在考核评价等方面加持。今年刚刚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了“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线老师普遍感到迷茫。我们认为,跨学科写作完全可以成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不少新教育实验学校深度研发学科写作课程,为新教育学生写作蹚出了一条新路。河南开封贞元学校自2019年创校以来,持续开展学科写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比如他们把历史学科学习分成提取核心问题、辩论建构认知、写作表达思考三步。其中七上历史就安排了9次写作,刚开始学生人均只能写出1500字的思考材料。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人均字数就能达到2500字,写3000字以上的“论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已是常态。因为学科写作训练经常化,这所学校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同龄人相比,明显高出了很多。石星星老师的讲述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在学科写作方面探索的冰山一角。

在语文学科写作方面,校园文学社团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外很多文学巨匠的创作之路都是从校园文学社起步的。面对当下校园文学社日渐式微的实际,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文学讲座、征文评比、写作经验分享等活动,编辑出版文学社团期刊,为有文学梦想的学生营造诗意栖居的空间。

第六,学生写作评价的科学化探索

新教育研究团队也在以“学生写作”为对象的两种科学评价方法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真实性写作评价。它借鉴美国的真实性写作评价,采用“评价量规”为评价工具,目的是在实际情境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审辨性思维的培养,并通过多种途径来展示学习成果,获得学生发展的最直接证据。写作评价量规的最佳设定方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初步设定,告知学生,结合学生意见对量规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一个教学阶段的评价量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依据评价量规对学生写作作品打分或评定等级,及时给学生反馈并进行写作指导。因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写作内容、文体、类型的多样性,写作评价量规也多种多样。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国内外知名评价量规,先期研发了“通用”写作评价量规,供教师们参考使用。该通用写作评价量规从主题、情感、结构、表达、语法规范、书写与字数6个方面设定评价标准,每个方面下设多个评分点及等级分值。

二是三维解析的写作评价。三维解析的写作评价以认知诊断理论为理论根基,将测评方法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从写作作品的行为表象中探寻学生写作时的思考过程,并将其数据化地呈现出来。该方法依据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与目标、学业质量等要求,参考多元智能、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形成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基于三维解析框架对写作“评价量规”的内容进行指标解析,以得到多元化数据,运用认知诊断统计模型进行分析与处理,形成多层级诊断报告,为学生个人发展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提高、学校与区域教研教管提供直接指导及参考依据,发挥其甄别、诊断、改进、导向功能。例如,根据学生相近两次写作评价结果形成发展性评价报告,通过“写作能力、写作技能、写作内容”三个维度13个指标,呈现学生写作的整体情况和各指标表现及其增值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内的努力程度及需要调整的方向,帮助学生做阶段性总结、设定下阶段写作目标,同时帮助教师、家长把握学生情况。

(二)教师写作:书写自己的教育史

教师写作一般也称“教育写作”,我们之所以不用这个概念,是因为它指称的写作主体不太明晰,容易引起误解,新教育教师写作是教师的专业写作。不过,教师专业写作不是要让教师成为专业作家,而是结合教育这个“专业”,以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为原料来写作,以此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教育教师写作的类型,根据李镇西博士的总结,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备忘、教育杂感、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教学实录、教育论文、教育书信、教育文学等八种类型。新教育教师写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强调理解与反思

教师写作必须对教育教学现象,比如发生在课堂里的故事、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教师自身的遭遇等等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是经过教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进行的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阅读以后的写作才会有深度、有高度。教师的写作也会进一步推动教师的教育阅读,促使教师丰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积累。“阅读理解——教育实践——写作反思”能让教师的“专业性”得到较快提升。

2.强调与实践相关联

教师写作建立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教育实践决定着教师写作的内容和水平。教师写作离不开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同时要服务教育实践、改进教育实践,写作与实践始终编织在一起,彼此促进,一起向前。

3.强调真实而个性化的呈现

新教育主张教师写作要恢复最纯真的目的和最本真的样貌。教师写作需要注重学理、事实和逻辑,但应该避免千人一面,注重“个性化”。新教育教师写作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逻辑性,表达的真实性、简洁性和思考性,尽可能客观呈现,不必过分依赖文学性的语言修辞技巧。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针对部分教师写作程式化、“八股化”的特点,新教育写作倡导写自己独特的故事,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创新的追求。吕型伟先生说:老生常谈我不谈,人云亦云我不云。个性化写作不仅仅是对教师写作的要求,也是新教育写作的根本遵循。

4.强调教育教学案例研究

近年来,以案例为主的质性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质性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如讲述“现实主义的故事”“忏悔的故事”“印象的故事”“批判的故事”“规范的故事”“文学的故事”“联合讲述的故事”“现代主义民族志的手法”(如对话、超现实主义文本、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等)等,也越来越受教师青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遭遇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在同一个教室里还会继续发生。教育实践的问题很多都是普遍性问题,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上课开小差问题、教育惩戒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如果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可以为所有教师处理教育问题提供可供参照的珍贵资源。

(三)共同体写作:在写作大家庭绽放自我

1.家庭写作

家庭写作能够提升家庭的觉察力,让家庭成员的情感因为写作而敏感和细腻,从而改变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乃至依恋关系;家庭写作能够提升家庭的沟通力,借助写作这个爱与自由、和善而坚定的陪伴方式,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庭写作能够提升家庭的成长力,一些父母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表达的欠缺、心灵的疏忽、思考的浅陋,从而倒逼自己坚持阅读学习;家庭写作能够提升家庭的文化力,父母发挥写作的示范作用,会让孩子践行、模仿,并对父母产生更深的尊重和信任。

新教育家庭写作具有陪伴性、示范性、教育性、及时性等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父母日记。父母作为记录主体,以儿女作为观察对象,记录陪伴成长的历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状况。家庭日记的价值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它不只是家庭教育研究的起点,甚至可以成为教育研究的起点。

二是亲子通信。亲子信尤其适合出差时间多、跟孩子见面时间少,以及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跟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家长。家庭的亲子家书,让人体味到见字如面、纸短情长的挚爱亲情。

三是家庭月报。家庭月报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每月出版文化报的家庭活动。在信息和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家庭(家族)成员聚在一起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得到的家庭(家族)信息也往往越来越碎片化。亲人之间、家族之间有温暖、有计划、有内涵的交流显得弥足珍贵。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写作、编辑家族月报,每月发表家庭趣事、糗事、好事,有利于形成彼此关心、增进理解、共同成长的家庭(家族)氛围。家庭月报可以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呈现。

2.家校共写

新教育家校共写主要指师生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通过交互书信、便签等,让教师、孩子与父母共处一个生命场中,共同创造意义与价值。它具有平等性、合作性、理解性、坚持性、发展性等特点。家校共写可以没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预设,但一定要把促进生命成长作为内隐的价值和意义的期待。

一般来说,新教育家校共写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家校信。通常每周一封,具体频率和发起主体由教师与父母共同协商。可以由教师向全班父母分享日常教育生活,或由教师与一些特殊家庭、特殊学生的父母发起“点对点”沟通,也可以由父母总结孩子在家表现、提出教育上的困惑等。

二是家校便签。由教师把班上突发的事情用便签的方式和某些父母进行“点对点”交流。家校便签以手写为佳,也可以打印后由教师签上自己的手写名字。

三是随笔(日记)接龙。由学生每天完成学业后,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一天的学习生活,父母和老师跟随其后写下对话或评点。既可以班级为单位接龙,也可针对一两个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龙。

四是家校共育单。主要针对重点学生,由父母、教师和学生一起记录家务、阅读、礼仪等完成情况。可以是随记式的,也可以是主题式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3.师生共写

最好的教育教学本该是充满着魅力的师生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师生共写随笔”就是新教育师生对话的一项重要行动,也是新教育写作的一大特色,它通过教育日记、教育书信、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新教育的网络平台上,无数师生的“共写”改变了以前的作业生态和写作生态,写作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在共写的师生互动中,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师生共同编织有意义的人生,这样的交互写作,对于师生之间增进理解、加深认同、消除隔阂十分有益。

4.教师共写

实践表明,抱团成长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写作坊”,应该取一个诗意的名字,找到一两个灵魂人物,招募一群“尺码相同”的人,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写出一批有质量的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写作文化磁场。南京市栖霞区赵仁菊老师讲述的“百分论坛”就是颇为典型的教师共写。

苏州吴江的张菊荣校长在汾湖实验小学工作期间,带领老师们每天用文字记录生活,让老师们把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做“探索者”“思考者”“写作者”。由于暂时达不到出版的要求,他们就把这些书称之为“土书”。为了体现仪式感,他们每年放暑假都会举行“土书发行仪式”。8年间形成了400多本“土书”,“土书”中的不少篇章还得以公开发表。因为共同体写作,这所学校的老师找到了“诗意和远方”。

5.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包括朋友圈写作和微信公众号写作,以及小打卡写作、简书、美篇、QQ空间、抖音视频类写作等。

网络写作流行以来,经过多年的淬炼,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表达风格。一是高度散文化、小型化。二是口语表达,雅俗共赏。三是跨文体表达,表达样式多元。新教育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网络写作,“教育在线”的博客写作曾催生了影响全国的教育阅读潮和写作潮。随后的“新网师”继续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利用网络从事专业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网络写作方面,关键是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找到适合的网络写作平台。参与网络写作,选择平台十分重要。目前适合师生、家长写作的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简书、微博等。入驻一个平台,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就是为自己找到了一片理想栖居地。

二是坚持在频繁更新中培养习惯。坚持频繁更新,可以倒逼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经常记录,长时间积累,会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敏感度、思想的深刻性,能够看见自己拔节生长的过程。

三是增强网络写作的读者意识。面对网络读者阅读欲望、理解水平、价值判断复杂多元的实际,写作中既要坚守教育人不媚俗的写作风骨,也要学会利用网络写作超文本链接的优势,采取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以吸引更多读者逗留,达成把自己的认识、思想和情感传达给更多人的目的。

“旺苍宣言”

2022年7月,新教育人汇聚四川蜀苴古地、红军之城旺苍县,聚焦新教育写作,回眸它20多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它在全民写作时代的新发展、新举措,并达成了以下新共识:

我们认为,人是天生的符号动物,是大地上唯一真正的言说者、书写者、歌咏者。惟其如此,人类才能让变动不居的时间凝固,铺陈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书写生生不息的生命传奇,留下代代相传的精彩故事与经典著作,使人成为超越肉身存在的永恒。

我们确信,新教育写作倡导和践行全景观写作、全民化写作、全心性写作、全学科写作、全体式写作和全媒体写作,努力通过教育写作为全民写作探路,缔造一种以写作为载体的生活方式、成长形态和创造方法。它致力于传承写作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回应写作变革的时代召唤和国际走向,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和自我发展的探索,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核心主张为价值取向,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三大主体,构建起新教育写作共同体,用语言文字和其他辅助媒介,记录精彩人生,讲述生命故事,抒发美好感情,编织幸福梦想,播撒文明种子,促进新教育共同体所有个体与群体的交流分享,彼此润泽,和谐共生,籍此探索一条推动全民写作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这样的写作必将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个体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生活更加精彩、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奉献自己独特的智慧。

我们主张,新教育写作应与新教育阅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如果说新教育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新教育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写作希望通过学生写作,用文字搭建成长阶梯;通过教师写作,书写自己的教育史;通过包括家庭写作、家校共写、师生共写、教师共写、网络写作等在内的共同体写作,在写作大家庭绽放自我。新教育写作鼓励每一个成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形式各异、多彩多姿的写作,如日记、书信、随笔、故事、案例、论文、小说、诗歌、童话、戏剧乃至便签、备忘录等,让写作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精彩诠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意义。

我们深知,全球化的高歌猛进,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媒体的日渐普及,开启了人类传播文化的新纪元,传统平面媒体正与新媒体联手制造一个人类的新神话。写作在经历了从传统的口头写作、书面写作等阶段之后,一个“人人都是写作者,人人都可能成为优秀写作者”的全民写作时代正在风姿绰约地向我们走来。它使原来垄断话语权的精英写作转变为人人都能借助互联网平台率性表达自我的大众写作,展现了写作前所未有的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即时化、自主化、交互化风貌。即使是精英写作,也常常以大众写作的姿态加入这个行列。全民写作正在改变写作的概念,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任何人都不能错过这个时代赋予自己的表达机会。新教育人要以最大的热情拥抱和推进全民写作的到来,用我们手中的笔劈山开道、修路架桥、筑基建屋、莳花艺树。

我们呼吁,在一个人人可以成为俊杰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应当坚定地相信语言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和写作的力量。个人不管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以何种方式参与个人和社会历史的创造,只要他通过语言文字讲述诗意人生的故事,抒发至真至诚的情感,传播科学理性的知识,咏叹天地自然的大美,表达鼓舞人心的信念,写出个人风采、家国风度、时代风气,那么,他不管留下的是鸿篇巨制还是片言只语,都可以成为创制“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一员,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2022年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