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儿童成长的秘密
■李建成
几个月前,女儿和两个孙子一行6人从北京回宁,我把他们接到和我家相隔两排房子的舅奶奶家。两岁多的大孙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米粥,嘟囔着:“吃饱了,去爷爷家摘枇杷……”
出了舅奶奶家的门,我就让他在前面走,故意试探道:“你记得爷爷家在哪里吗?”孙子只是东张西望,没有回答。到了大路上,他竟然直向北走。我惊讶极了:“你怎么知道向这边走?你记得爷爷家在北边吗?”他点点头,指着相距近百米的桥回答:“爷爷家在桥下边。”原来,他记得我家是学校大门前的桥下边。
就这样,我们走到了桥下的“四叉道口”,他直向东拐,朝着我家的方向走去。我暗暗想:这一排许多房子,样子又长得差不多,他应该很难确定是哪一家。谁知,孙子走到了我家门口,居然用手指着说:“这是爷爷家!爷爷家!”我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是爷爷家?”他指着院子里的果树说:“爷爷家有果树。”
此情此景,让我既惊讶又惊喜。他去年来这里时还不到一岁半,这个年龄段可以“记事儿”吗?况且他在这里只生活了1个半月,现在距离上次离开已经有8个月了,他凭什么能记得这么久的“事儿”?
看来,儿童成长的秘密有很多,我们成人应设法揭秘。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直想:是什么让一个1岁半的儿童“记事儿”的呢?
我想起去年他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孙子每天都在我家周围玩儿,出去玩时他都是自己在前面走,尽管有时带他到远一点的地方去,但回来走到学校门前的桥时,他也要自己走……那时,他每次都是自己在前面摸索回家。
看来,让儿童“自己做”,能增强他的“记事儿”能力。尤其是让他自己摸索,且每天反复,有助于使他记住“事儿”的特征。由此不难推断:儿童自己探索获得的“认知”,也许便会形成“长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