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草木”的记忆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那些“草木”的记忆

■祝禧

南通市东洲小学30周年校庆之际,回想过去,我感怀良多。

1992年暑假,我刚刚在海门实验小学完成“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改实验,许新海校长就邀请我一起创办一所新学校。一共有7个年轻人。一开始3个,许新海、倪健慧和我,后来又来了4个师范毕业生,景裕辉、杨爱菊、李静、黄允菊。当时我27周岁,而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是23岁。

创办一所新学校,就像创造一个新世界。当我第一次踏进东洲小学,才发现这里根本不像一所学校,连校门都没有。学校只有一排平房,4间教室。唯一有学校气息的是两个教室的新课桌椅和新办公桌。走进这所杂草丛生的校园,“创业”就正式开始了。我们从市政公司借来压路机平整操场,孩子们有地方做游戏了;我们割草、填沟、铺路,让路通向新村,孩子们有路上学了;我们动手做教具,孩子们上课也不枯燥了……东小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会劳动、会吃苦。

30年来,东洲小学从一所普通的城郊小学变成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师,而我在和东小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也获益良多。

1993年,在校园西南角,我们亲手种下一株紫藤。搭上几根架子,春天一到,藤蔓就噌噌往前爬。寒来暑往,如今已成一片绿荫。站在树荫下,我仿佛听到藤儿蔓儿拔节呼吸的声音——“我在开花”“我要向前”。伴随着紫藤花开,我和语文组的老师们开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新生活背景下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研究”“满天星阅读文化研究”……一串串研究主题如硕大的紫藤花穗垂挂枝头。东小教会我,教育研究当如紫藤一样不断往前进,永不止息。

1996年,我们在“东西半球”种下月季,希冀刚刚成为全省最年轻实验小学的东小像月季般,一个芽节就能迸发出一两片叶子;一片叶子落了,两片叶子新绿;一朵花谢了,两朵花蕾长出。不分年月,不分时节,自由绽放,月开不败。那年,我们立下了“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志向。月季花见证了学校无数个“第一”,也成就了我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江苏省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次把课堂移到“东西半球”旁上课;第一次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开放性实验研究”研讨会,走上全国公开课讲台;第一次在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给香港儿童上课,让活动教学的理念在境外得到验证……东小教会我,锤炼教学的本领需要精耕细作,日日新,月月新。

当新世纪来临,我们在通向校门的大道旁栽下了两排香樟树。校园从此四季常绿。几年下来,小香樟成了大香樟,香樟道变成了香樟大道。孩子们在香樟树下玩耍、嬉戏、读书、静思。走在香樟道,我不经意间抬头,常被悄然萌发的簇簇新芽感动。一年中樟树叶子更新交替,正是一幕幕生命的延续与更新,提醒我不断剔去陈旧的教育思想,长出教育生命的新芽。东小教会我,一名老师应如香樟般始终保持坚韧和谦逊。

在东小的30年间,我一步步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获得过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走进语林》《祝禧讲语文 》《意象构建读出文学真美》《在新生活学校文化仪式下》到2017年教育部未来教育家系列丛书之《祝禧与文化语文》出版,所有的一切,都是东小给予我最珍贵的礼物。

2006年,在学校东墙边,我们移植了3棵银杏树,加上原先许新海校长种下的两棵,5棵树排成了一行。银杏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已保持两亿多年性状不变。银杏树也是活化石,栽在校园里,学校就有了记忆。

我曾以树为题写了一首小诗:“我愿是一棵树,吮着大地的甘露,喷涌而起,直上蓝天,让鸟雀筑巢,和风儿舞蹈,把轻柔柔的话语,空灵灵地诉说在孩子们的心田。”我的教育故事,所有的喜悦与艰辛、成功与挫折,也都将留在东小校园的草木里,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