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等待闹钟响起
■程应峰
有这么一些人,每天睡醒的时候,不会立刻下床,而是坐起身来,靠在床上等待闹钟响起。我也一样。也就在这个时间段,我的思绪由迷蒙而明白,由混沌而清晰,那似乎是一个开悟的过程。
在闹钟响起之前醒过来,这也许是因为到了一定年龄,年岁不饶人的缘故。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是被闹钟唤醒的。林清玄曾说:一个刚被闹钟唤醒的人,在半梦半醒间。如果一听到闹钟响,立刻能处在清醒的状态,这种人在佛教里叫“慧根”,如果闹钟怎样叫也叫不醒,甚至爬起来关掉闹钟,这种人叫“钝根”。就一般人而言,既不是慧根,也不是钝根,只是“凡根”。所谓凡根,是会清醒、会迷失;会升华、也会堕落;是听到闹钟响时,徘徊挣扎在半梦半醒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的人,比较易于沉迷,不易醒来。
一个流传的说法叫“装睡的人叫不醒”。成心装睡的人,大抵都是刻意要规避人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是不愿担当、不愿面对人生困扰。他不是叫不醒,而是在内心深处凝结着对抗外在世界的坚冰。
而等待闹钟响起却不同,是有了心理准备在先。“闹钟”般的机缘一旦出现,就能果断立即地行动起来,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内心,面对生活,去奔赴人生。这样的人,有自己的目标,除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外,还会做着大多数人看起来很头痛很苦涩的事情。这样的人注定会摇着孤苦的舟楫,倾心尽力,不懈不怠,稳稳妥妥向目标逼近,不急不躁向成功的彼岸推进。
茫茫时空,神秘的时间之箭永远疾行不止,或走或停的只是个人生命的钟摆,科学家将其称为“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从古老的漏刻晨钟到现代的闹钟响铃,都是从客观的角度提醒一个人某一个时间段的到来。人们听从它,并不是由于它有多么美妙动听,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回荡着一个不可拒绝的声音。
有一句话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实则是给心灵闹钟上发条的两种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阅读的方式给心灵上发条,在书海书山寻路。书籍,足以给予我们最明亮的眼睛、最灵性的大脑、最博大的胸怀、最生动的心灵。书籍给了无限可能,而这无限可能足以让我们遨游无限空间。它在慰藉心灵的同时,让心灵醒着,让我们看清世界,看见远方,明白自己最难把握的内心。
我们所处的世界,总有这样的人,心灵的闹钟一直醒着。别人醒着的时候,他醒着;别人睡着了的时候,他依然醒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的独一无二,在于他乐于等待,乐于接纳,乐于面对生活闹钟一而再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