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大爱援疆,教育路上追梦人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27载教学路,常州市同济中学副校长贾秋萍始终活跃在语文教学一线。她带着一颗初心,怀揣“让学生拥有快乐生活能力”的教育理想,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她把课堂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综合学习”思路下的语文课堂改革,让更多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她聚焦管理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发展,为援疆学校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优秀教师。
新学期,作为2022江苏“最美教师”的贾秋萍又踏上新的援疆之旅,将江苏教育人的风采和大爱持续播撒在祖国边陲。
良师益友,用真情换真心
199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贾秋萍,在常州市武进师范学校开启了职业生涯。当时的她刚刚22岁,只比学生大了四五岁,相仿的年纪让师生关系更加亲近。
“记得有一次,我急性肠胃炎发作,贾老师给我开小灶,熬米粥、炒青菜,并将饭菜亲自送到了我的宿舍。”贾秋萍的首届学生傅广辉回忆,看到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贾老师便经常在周末为大家做饭,“为了提高厨艺,贾老师竟用自己珍藏的《简·爱》,跟别人换了一本地方菜谱,努力变着花样给大家做些好吃的。”
2000年,师范学校合并调整,贾秋萍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初中教师,“初中阶段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想去最能塑造学生个性的地方,做一名最能影响他人的教师。”
同济中学2001届毕业生蒋丽雯至今还记得开学首日与班主任贾秋萍相见的场景,“读小学时我是个‘小透明’,没想到上学第一天,贾老师就能一下子亲切喊出我的名字。”这是贾秋萍的一个“绝活”:每接手一个新班,师生初次见面,她几乎能报出全班同学的名字。原来,在开学前,她早早对全班学生的学籍卡进行研究,精心编制了学生信息资料表,“每天多翻看几遍,学生的基本情况就都能记住了。”贾秋萍告诉记者。
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真情换真心,让贾秋萍成了很多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贾老师的信任从她劝导我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开始。”当时,刚刚步入初三的张姬缘存在“早恋”问题,贾秋萍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将其视作洪水猛兽,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告诉学生“风物长宜放眼量,更好的风景在前方”。“我很钦佩贾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与淡然的处事态度,更想成为像她那样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 张姬缘说,如今她梦想成真,也成了一名教师。
深耕教研,让课堂走进生活
“贾老师让大家觉得,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活泼、有趣。”同济中学八年级学生胡天赐回忆起踏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当时贾老师要求大家写一篇主题为“新校园”的作文。与以往在教室中进行的习作课不同,贾老师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在校园里细观察、慢探索后再动笔。“这种走出课堂、体验生活的授课方式,让大家更能够‘沉浸式’学习。”
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多年来,贾秋萍扎根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会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唇枪舌战,来一场酣畅的辩论赛;也会带着学生一起走进青果巷,寻踪思想文脉;还会和学生一起品茶、赏月、看星星……在她看来,“语文课不仅要有语文知识,更要有生活体验,有和理想的对话”。
为此,她和团队探索了整合思想下的大单元教学范式。该范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整体考虑单元的学习目标、情境、任务、评价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地掌握语文学科,开始主动学习,慢慢发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发现语言文字里蕴藏的精彩世界。2018年,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此后,她和团队不断面向全省、全国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惠及基层师生数百余万人,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贾秋萍十分重视团队发展。她带领学校语文团队探索交互探究式语文学习新样态,积极践行课堂改革。作为整合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和省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领衔人,贾秋萍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贾校长‘小步走,不停步’的鼓励成为我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座右铭。”培育站学员卞晓叶说,去年4月,她在备赛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时遇到麻烦,贾秋萍及时给出建议,并和她一同优化教案。在与贾秋萍的反复沟通中,卞晓叶终于成功突破难题。
远涉边疆,用大爱播撒种子
从教多年,贾秋萍始终把奋斗和奉献当作自己的座右铭。2021年9月,作为教育部“组团式”援疆团团长,她和9位来自常州不同学校的教师走进了祖国疆域内地理位置最西的中学——黑孜苇乡中学。
“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我们将重点放在落实受援学校、受援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上。”贾秋萍介绍,在对援建学校进行充分调研后,其所在团队聚焦管理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发展,为学校设计了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种子教师成长营” “云上师徒牵手”等举措,不断提升受援学校自身的“造血”能力,为边疆教育长效发展蓄力。
“还未与贾校长谋面,我就请她当起了参谋,而她二话没说立马就开始在线上指导我。”黑孜苇乡中学教师马灼军回忆,“刚到学校的那晚十点多,贾校长不顾舟车劳顿,热情地邀我过去谈思路。在她的指导下,我茅塞顿开,对诗歌诗意教学有了新理解。”在后续的备课环节,贾秋萍持续跟进,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让马灼军模拟上课,为他磨课。贾秋萍的热情与专业带动了该校的整个语文教研组,教研会的内容也从此有了质的提升。
黑孜苇乡中学的柯尔克孜族孩子占比超过90%,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限。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写作信心,贾秋萍总是不断给孩子们鼓励。“贾老师改完的作文本上总有各种‘神秘’符号,但是最多的就是一串一串的、一个一个亮晶晶的双圈。”该校学生比丽根·哈力力告诉记者,贾秋萍总是能发现大家的优点,在她的鼓舞下,大家将写作变成爱好,诞生了一篇篇佳作美文。
“红色的土地,铮铮的白杨,奋发图强,青春杏园,桃李芬芳……”贾秋萍和她的援疆队友们为黑孜苇乡中学作词作曲的校歌《在这红土地》奏响,悠扬的旋律伴随着教育人的大爱精神,回荡在祖国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