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夜空中最亮的星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教师 葛德霞
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曾得到过很多老师的帮助,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当属杨瑞清校长。
至今我仍记得在开学初第一次教师培训之后,杨校长带着我和于洁老师一起到艺莲苑赏荷的情景。杨校长用荷花形象地比喻他对教育的理解: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迟。没有哪个人对着含苞待放的花苞怒骂它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开,也没有见过哪个人因为嫌花开得慢,而动手干掰开花苞的蠢事,可为什么我们对待学生就不能心平气和呢?教育,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什么是“花苞心态”。
杨校长一直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以我自己为例:当我提出“五好陶娃学生评价体系”的设想时,他第一个拍手叫好,并主动帮我联系陶娃的设计者朱仁洲教授,我们一起研究五好陶娃们的新样态、评价方式的新机制;当我要带着学生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研学实践的时候,他便把自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教育界朋友引荐给我,并帮助我们设计出行方案,为研学活动保驾护航。
杨校长对于“良师成长”有着这样的观点: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笔。很多老师都能做到前三条,但对于“乐于动笔”就颇为勉强,不是不会写,而是难以持续不断地写、快乐地写。
我在带2017年雅静班的初期,便开始有意识地写教育博客。刚开始是希望家长能通过我的博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实,这样的写作究其目的还是“为他人而写”。当博客的点击量下降、家长们不再跟我互动留言的时候,我的心里便隐隐有种失落感。于是“日记”慢慢变成“月记”——功利性的写作当然难以持久。2018年7月,杨校长带着我拜访了戴荔老师,当我听到她十几年如一日地写日记时,内心深受震动。从那以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非外在的形式。当心里涌动着句子想喷薄而出的时候,写!抓起纸笔记录下来;如果外出身边没带纸笔又突然有灵感的时候,那就说!拿起手机录制语音,等到有空闲的时候,再整理成文字。如今,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即将出版,这都要得益于杨校长的启发和帮助。
杨校长成名已久,但他为人处世始终谦逊有礼,让人如沐春风。杨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合情合理、通情达理”“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如今也成了我接人待物的努力方向。如果要问我,杨校长是一位怎样的人,我会诚恳地说——他像夜空中闪亮的星,始终指引着青年教师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