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心中有山

■黄友芹

作家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和大多数“70后”农村孩子一样,儿时,我心中的“大山”就是飞出田野,远离贫穷、饥饿与劳累。于是,我攀上父辈颤抖的肩膀,读完师范,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知识积累,于1995年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乡村的天空很蓝,日子也很慢。初登讲台的我并不懂得多少教育教学理论,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会无比欢喜。在一个教师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强的时段,在这所离东台城区最偏远的乡村中学,我以力争所教班级考试成绩第一和帮学生发表习作为简单的工作动机,用8年时间走完了一个年轻教师的“自发成长阶段”。

2003年是个分水岭。这年8月,我被选调进东台市实验中学,进入了“主动成长阶段”。初来乍到,我如同一只不起眼的小蜗牛,每天慢慢地爬行。但我又是一只心中有山的蜗牛,我每天对自己说,向上、向前,只要不停下,蜗牛也能登上金字塔。我从学校“红烛杯”课堂竞赛一等奖,一直走到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成为盐城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2012年,我走上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后来又担任副校长,进入“对标成长阶段”。学校有两个校区、100多个班级,师生近7000人,工作琐碎繁忙。职场的重负很多时候并不分性别,我的女儿小时候曾问过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你总是比别人忙?”我笑着告诉她:“在学校这么多老师中间,妈妈不是很聪明的,勤奋是我的强项,我必须选择用我的强项和别人赛跑呀。”但不管多忙,我始终要求自己“站好课堂”——好教师是要长在课堂上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快乐。这一阶段,我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追梦之旅。我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通过赛课,实现课堂的蜕变;通过申报课题,让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互为验证。

2018年,我符合江苏省特级教师评审的职龄条件了,便决定试一试。于是,我开启了更为忙碌的模式。白天,我需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和工作上,那是我的天职和使命;夜深人静时,我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准备申报材料。学校的中心校区毗邻全市最大的公墓。夜晚,9层高的办公楼静谧得让人心慌,每一下敲击键盘的声音都是那么清晰。有好几次,我也曾因为忙碌、因为压力,在办公室不管不顾地嚎啕大哭起来。哭过之后,我还是要静静地拿起扫帚和簸箕,扫净擦眼泪的纸巾,继续前行。最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评上了特级教师。评上后有什么变化?我在行为上更低调了,教学上更认真了,觉得换了跑道行走得更吃力了——在许多学养深厚的前辈面前,我的本领恐慌无时不在。

于是,我进入了专业发展的“蓄力期”。2020年,我在正高级教师和“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评审中铩羽而归,但我并没有气馁。一个心中有山的人,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为失败自怨自艾的。从小到大,我有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从不用“如果……那么……”想问题,一直是“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我从不惧怕失败,即使伤痕累累也不会退缩。这段时间,我静下心来蓄力,期待自己在教育、健康、心理、学习、家庭、娱乐、事业及交际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我提出“语文美育”教学主张,刊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被《中国教师》“名师工作坊”专题报道,还有3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我追求“闳约深美”课堂之境,2022年第三次应邀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中作讲座。我还应邀在全国统编教材教学研讨会、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颁奖典礼、苏派作文教学研讨会示范课等活动中开设观摩课和讲座。我主持的江苏省第四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东语站),获评江苏省优秀培育站。我应邀在盐城市第五届、第七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培训大会上,分享我的建站心得。记得开站第一天,我对38名来自乡村学校的学员说:“‘东语站’是一个县级小站,但我们自己要把自己看高,我们是学习者,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值得钦佩的。我们最终要活成一束光,如果我们的光芒足够明亮,那么就福泽四方;如果我们的光很微弱,那么就惠及自己和身边的人。”

时光的长轴拉到了2021年末,我因为通过了正高级教师与“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评审而收到一些祝福和赞美,但我一点都没有飘飘然。甚至,我比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清醒——此前是“对标成长”,如今我两手空空,零星的学术收获不成体系。我急需清零过去、专业突围,进入“二次专业成长阶段”。一个心中有山的人,不会沾沾自喜于片鳞半爪的收获,只会知耻而后勇。我一直在想,如果除去特级、正高、“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这些荣誉,我还有什么?于是,我再把名师成长的“九力课程”拿出来读,理想力、学习力、精进力、发展力、表达力、协同力、艺术力、创新力、思想力和影响力……那些我达不到的,就是我的新方向、新空间。我期待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以臻丰盈。

作为一名“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我现在从零开始成长,晚吗?摩西奶奶说,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是当时,次好的时间就是眼下。我非常感谢江苏省教育厅给我幸逢其时的欣喜,这是光荣,这更是千钧的重托与希望,是督促我清零过去,在这个高品质的平台,怀着神圣使命再出发,构设清晰的路径再成长。

哪怕自己现在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我的心中仍然有一座巍巍高山。山顶上有什么?山的那边又有什么?三年的培养期,我这颗种子要写出怎样的生命符码?时代巨变,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凭着浪漫的想象,“她”应该很美。全球主流教育越来越多关注人的意义,要培养出色的思考者和探究者,我是否拥有这样的未来胜任力?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虔诚地倾心于教育事业,我这颗种子的生命发展,还有若干种可能?

人类为什么要登山?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说:“因为山就在那里。”对我而言,心中有山,前进的路上也有很多山。那么,满怀希望地把自己种下去吧,在导师的培养下,在教育生命中,锤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萃取主张。让生命与使命同行。面对脚下的这方热土,作为一颗心中有山的种子,我的使命唯有向上。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现任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