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爱生如子的“兴中先生”
■本报记者 王玭
自1983年走上教坛以来,江苏省兴化中学数学教师徐永忠始终把教学当作一份充满爱意的职业:他踏石有声,埋首无闻,兢兢业业,用爱为学生撑起成长的天空;他4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用心血和汗水培育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被尊称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教如命的“兴中先生”。
勤学苦练,将论文写在教学一线
年幼时,徐永忠就立志要做教师。高考前填报志愿,徐永忠的5个志愿都填写了师范院校。毕业分配那年,徐永忠毅然回到母校——兴化市沙沟中学任教。
当时的沙沟中学是一所完中,条件艰苦,师资缺乏。在那里,徐永忠教过4年初中英语,上过历史课、劳技课,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教高中数学。由于历史原因,徐永忠本人的高中数学功底并不算扎实,刚工作时他只能边学边教,托人买教辅资料,一道一道习题慢慢啃,学通弄懂了再教给学生。得益于他的勤奋与努力,他所带班级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9年,他被调入兴化中学。
在新的环境中,徐永忠更加努力。他总是跟在有经验的老教师后面听课,撰写听课笔记,一遍遍琢磨。同时,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慢慢地,他赢得了学生、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还收获了“兴中先生”的好口碑。
2010年9月,徐永忠转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中。他先后撰写了50多篇、约25万字的高质量论文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这些文章都是他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是“将论文写在教学一线”的生动体现。
在长期的教研过程中,徐永忠逐渐明晰了“数学写作”的主攻方向,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凡是他教过的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每周都会坚持写一篇“数学作文”,内容既有对数学题目的思考,也有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小问题。“一开始我们不太理解,觉得数学和写作不沾边,后来才发觉其中自有妙处。”兴化中学2007届学生史宗鹰说,徐老师正是通过数学周记,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对机械的兴趣,并成功指导其填报高考志愿。“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无比正确,后来我一路读到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并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直到现在,徐老师教授的逻辑思维依然对我的科研工作有帮助。”
徐永忠的坚持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主持的江苏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写作实践研究》被省教育厅列为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项目,获得江苏省教研课题特等奖。他应邀去数学国培班、全国高中数学教师工作室协作体等国家级平台作报告,两次在江苏省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小组报告,将数学写作的理念不断推广。前不久,他还将论文《谈指导高中生开展数学写作活动的策略》带到了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坚守讲台,传道授业身正为范
徐永忠的家就在学校对面。每天早上,他6点半到校,晚上10点半才回家,天天守着学校,守着学生。
他患有痛风,时不时就会发作,但不管如何疼,他都要坚持上课。徐永忠的妻子潘凝玉告诉记者,徐永忠痛风发作时,走路不便,她就用电瓶车送他去教室。“要是我没时间,他就请附近的学生架着他,一瘸一拐地挪去学校。”
有一年,因用嗓过度,徐永忠突然失声。为了节省时间,他在南京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就赶回学校工作。暂时不能说话,他便通过纸条与学生交流。手术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可以发出声音,便迫不及待站上讲台,“只有站在课堂上,我才觉得心安。”
作为全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徐永忠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2015年至2018年,他担任兴化市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经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向名家学习,与同行交流。如今,这批年轻人都成了各个学校的骨干力量。
兴化中学教科室主任孙庆与徐永忠认识20多年了,其中有十几年都在同一间办公室。他告诉记者,“徐老师一天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除了手术从来没有缺过课,他还经常给自己‘加课’,义务辅导学生学习。”
2021年,兴化中学迁往新校区。考虑到徐永忠已年满60岁,家离新校区又比较远,学校特别照顾,允许他不用再给学生上课。但他谢绝了好意,特意买了辆小汽车,坚持每天开车去新校区上课。
关爱陪伴,桃李芬芳满天下
为什么徐老师教的学生总是那么棒?除了对教学的钻研,“关爱陪伴”也是“秘诀”之一。2013年,徐永忠担任班主任的高三毕业班有3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创下兴化中学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徐永忠因此多了一个“徐三清”的绰号,而这个绰号背后,是他对学生无尽的关爱呵护。
小王正是那年考上清华的3位学生之一。刚就读高中那年,小王的母亲意外去世。丧母之痛还未褪去,父亲又再婚了,这让孩子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开始自暴自弃,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发现小王的异常后,徐永忠经常去宿舍看望他,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那年中秋节放假,徐永忠听说小王不回家,便盛情邀请他到家中做客。看着孩子寄人篱下般的小心翼翼,徐永忠说不出的心疼。从那以后,徐永忠总是找各种“借口”,邀请小王一起回家吃饭,在家长里短间慢慢开解小王,让他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然而,对孩子来说,父亲是无法替代的。为此,徐永忠一边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一边瞒着他,一趟一趟地去其家中家访,消除他们父子间的隔阂。慢慢地,孩子的“心结”打开了,各科成绩突飞猛进。3年后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从教40年来,徐永忠共带过80多个班级,教授学生近4000人,先后有500多人考入重点高校。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张四维在给母校的来信中,回顾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其中特别提到徐永忠对她的影响:“在我眼中,徐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