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马,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笔为马,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 黄华斌

图为作者黄华斌作写作报告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自2019年启动新教育实验,以一年一个主题,走过了“寻梦—深耕—融创”的三年之旅。这几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做起来就有故事,写起来就有惊喜,校园因为装满故事而充满生机。在这场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行走中,我们以笔为马,借助新教育“生命叙事”的独特方式,引导师生共同奔赴教育的诗和远方。

“项目驱动”,

营造教师叙事场景

写作,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或许是种负担。教师不愿写,原因在于动力不足、缺少意义。我们的策略有四点。一是丰富“造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对习以为常的教育管理场景进行意义重构,制造教育写作事件,如“悦读故事”“参赛故事”“点灯故事”“磨课心得”“班级叙事”等项目,通过不同场景的建构,让老师们有话题可写,有故事可讲。二是升级“意义”。取消各类常规工作总结,代之以“教育叙事”或“教学案例”,先减负,再升级,推动教师从形式写作走向意义写作。三是激励“扬长”。我们鼓励先进,也允许落后,40岁以下是规定作业,每月一篇;40岁以上是选做作业,从“生命叙事”和“照亮生命”的“大小写”中自选其一。小写,用照片传递感动;大写,用故事彰显精神。四是注重“分享”。把生硬的会场变成生动的故事场,用“有过程、有典型、有思考、有PPT”的要求,推动教师将践行新教育的过程用生动的现场和故事演绎出来。变“教师例会”为“榜样故事会”,每月一次分享,在分享交流中,寻找我们自己的“英雄”。变“班主任例会”为“优秀案例叙事研修”,从教育媒体和教师的生命叙事中精选1至2篇集中研修,学会撕开问题的口子,让教育的价值流淌出来。变“读书会”为“读思会”,每周二相约,读思结合,智慧碰撞。如在共读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后,教师用书中最有共鸣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样读写融合,避免了“翻书而已”的浅薄,“夜读”成为“悦读”。围绕学校“上清文化”,变“经验交流会”为“上清故事会”,开展“跨世纪巾帼教师故事会”“在岗25年老班故事会”“红烛先锋故事会”“点灯行动故事会”等系列活动。枯燥的会议“变脸”后,精彩故事便纷至沓来。

“上清走笔”,

修炼教师叙事功夫

仅有思想引领是不够的,生命叙事写作中的技术障碍也必须解决。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修炼“三字经”。一是“磨”。引入梁衡的“形、事、情、理、典”五字诀作为叙事标准,创造性提出“思想立场、事发现场、价值收场”的叙事结构,引导老师们反复打磨好题、好段、好细节、好故事、好观点。例如,为了让老师们辨识生命叙事与一般性叙事、随笔的本质区别,我以几则关于学生矛盾的同主题故事展开面对面的研磨指导,提出“生命叙事要突出儿童立场和教育思维”,不是从学生矛盾的故事中去讲述包容与修养的重要性,而是要着力书写如何有效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智慧。二是“改”。老师眼里的我是不折不扣的“编辑”,改稿点评成了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近3年,我改稿1000多篇,其中本校老师多达400余篇。“文章不厌三回改”,我还为优秀的生命叙事撰写“旁观者言”的点评,帮助老师们在一遍遍、一篇篇的改稿和点评中提升叙事功夫。三是“晒”。我的个人公众号“乐乡树人”拥有1.6万关注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作者参与其中,5年累计推出原创作品3600多篇。2020年春天,我开设“上清走笔”专栏,推送本校教师的生命叙事400多篇,一大批新教育写作的骨干作者脱颖而出,“上清走笔”专栏的累计阅读量超过20万人次,影响甚广。老师们的文章时不时发表在纸媒和网络平台上,50多篇好案例在各级各类评选中获奖。

“故事首席”,

编织教师幸福生活

我认为,校长应该擅长并做好“笔尖下的管理”。每一次的公开讲话,我都当作一次讲故事的机会。疫情期间的三八妇女节,我为女老师们写祝词,一一细数她们居家隔离期间学做馒头包子的有趣细节。在岗25年教师的“老班故事会”上,我怀着敬意为“老班”们的故事作点评。观课时看到老师给予学困生以时间和鼓励,我当即创作了随笔《等待的温度》,把观课记录的细节变成一个有趣的教学故事。为了让教师对“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价值观形成共识,我相继写下《让教育看见每一个孩子》《孩子的世界》《五根手指》《教育的节律》《办一所让师生有回忆的学校》等近10篇教育叙事。近3年,我以课堂、学生、家长为对象,撰写故事、随笔、案例和评论500多篇,在国家、省市级主流刊物公开发表200多篇。我为能成为师生心目中的“首席故事官”而自豪。有人问我,作为一名校长和语文老师,坚持笔耕不辍,时间哪里来?这样忙碌是为什么?我回答说朱永新教授早就给出了答案: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该像丁磊说的:“像个傻瓜一样,为一件事坚持,为一个念头疯狂,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价值共鸣”,

体悟教育写作意义

写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生活。从“沉潜”到“上岸”,必然是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关丹丹老师坚持每周为班级写“成长周记”,成了家长心目中会讲故事的魅力教师。张慧卉老师以“完美班级”叙事一举夺得湖北省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王芳芳、张莉等老师受邀到省会学校讲述完美班级建设和营造书香校园的好故事。在一篇篇生命叙事中,老师们流露出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认同和共鸣。

教育写作的意义在哪里?它不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还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灵丹”,能够帮助自己重构新的教育景观。因此,我们倡导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做有故事的老师、会讲故事的老师,讲好自己的育人故事,也把自己活成一个好故事。朱永新教授曾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人。”今天,这种幸福感已在行动和碰撞中慢慢凝聚和升腾。

“生命叙事”,就是一段在书写中认知生命、演绎教育、享受生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幸福而完整”的。这些年来,普通人眼中费时费神、劳心劳力的写作,却成了我们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若干年后,回首过往,一个个故事会带我们走进那些远去的、模糊的岁月。我们会欣慰地说:教过,爱过,还曾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