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乡村教育“常青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打通城乡教育壁垒,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帮扶结对促进成长,培育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

种好乡村教育“常青树”

■本报记者 孙陆培 见习记者 汪舒蕾

暑假里,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郭鲁农业合作社,开展“前黄大米”劳动实践活动。与传统肩扛手刨式抢种抢收不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生机勃勃地推进。该校师生伴着欢笑与汗水,真正过了一把“双抢”瘾。

“我们不仅坚持贯彻‘望得见山,看得住水,记得住乡愁’的教育理念,更着力培育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让乡土情怀深植于师生心中,种好乡村教育的‘常青树’。”武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说。

双向奔赴,

全力打通“城乡壁垒”

当了26年乡村教师的何银东,近年来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职称评了,工资涨了,担任了副校长……一件件接踵而来的喜事中,让他最感欣喜的是“武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今年,我区选聘146名中小学事业编制新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昇学介绍说,该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人事改革制度、推进教师岗位设置管理、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为乡村教育师资“输血”。

自2016年起,武进区全面推进“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成立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筹教师编制、岗位,区内教师全部转为“系统人”,为教师无障碍交流提供前提条件。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蒋蓉告诉记者,他们坚持让优秀师资向乡村学校流动,形成“越往基层、待遇越高、机会越多”的激励机制。

据悉,武进区市、区各级梯队优秀教师共有2725名,其中乡村学校教师1119名,占比41.1%。该区在待遇落实、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激励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

“流动的意义在于促进组织血液循环。”蒋蓉说。如何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武进区教育局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任职交流的实施办法》,积极引导优秀校长、教师从超编学校到缺编学校,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从城镇学校到乡村学校。

据介绍,今年武进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475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占应交流人数23%,其中骨干教师172名,占交流人数36%,均超过“双15%”省级规定标准。除了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武进区还为乡村教师提供前往城区学校顶岗学习的机会,鼓励乡村教师“跳起来摘桃子”。

2018年,来自乡小的李鹰到城区星河实验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学习。她攒着一股劲,不放弃每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一年后归来,李鹰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上好一堂课的“钥匙”。目前,努力勤奋的她被派往武进区坂上小学担任校长。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乡村,李鹰在流动中找到了“前行的路”。

如今,武进区越来越多的城区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交流轮岗已从“要我交流”转变为“我要交流”,教师队伍建设也从激励“优者从教”转变为保障“教者从优”。

基于乡土,

开发课程促进成长

“你看,校园临溪傍水,屋舍粉墙黛瓦,树木郁郁葱葱,植物园还有各种果树,看着就觉得幸福!”当记者走进武进区潘家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一派恬静祥和。该校校长胥志东说,每天吃过晚饭,他总爱到校园里转转,工作了一辈子的村小,现在变了模样,师生的校园生活也越过越滋润。

“从办学基础条件看,我们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学生们享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据胥志东介绍,近年来,武进区持续推进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不少乡镇“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硬件设施提升、学校“颜值”刷新的同时,要真正解决乡村教育新阶段出现的“薄弱点”,更要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过硬师资。

在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校长龚莉娜看来,乡村学校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是件难事,不仅要靠区里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要学校为年轻教师厚植成长土壤。

“我校现有52名教职员工,3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多。让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有作为、有发挥,需要多措并举,助力成长。”龚莉娜说,近年来,该校实施年轻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中长期计划,鼓励教师开展“在花园课堂中学习成长”探索实践。不少教师主动走进熟悉又陌生的乡村,从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育人空间。

“园艺村”“懒人园艺”“家绿林果园艺”等特色花木产业纷纷进入课堂教学范畴。师生沉浸式体验线上直播带货,寻访新时代“数智”花农、新产业模范……在乡土文化滋养下,嘉泽中心小学的教师成为学习的设计师和儿童未来生活的引路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乡土文化自信。

“城乡有差异,但差异不是差距。把差异转化成优势,就能像陶行知、叶圣陶一样,用贴近乡土的教育实践培育乡村儿童。”龚莉娜说,教师们在这样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中慢慢发生着变化,他们看见了乡村教育的价值,主动担起了乡村教师应有的责任。

薪火相传,

砥砺培塑“沃野优师”

“如果没有师傅带领,我进步的速度不会这么快。”在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采访时,该校语文教师薛园告诉记者,刚到校她就被“委以重任”,不仅参与全科教学,还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她担心自己力不从心。“我们通过举办‘收获节’,让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迅速拉近距离,开展点对点帮扶,让年轻老师有了登上更大舞台的信心。”该校校长陆卫刚说。

2021年参加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前,全校上下都在为薛园出谋划策,打磨课堂教学。该校教师、武进区名班主任翟丽群把薛园当成自己的学生,耐心指导,并建议她用微课总结知识重难点,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如今,作为“翟丽群、薛亚萍武进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优秀学员,薛园在班主任基本功、师德师风、科研论文等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更加坚定了“在乡村学校同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想法。

此外,武进区教育局积极推进建设名校长学科乡村培育站。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庄惠芬充分利用常州市名校长基地、区名校长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及星河实小教育集团学科资源,在礼嘉中心小学、横林实验小学等14所乡村学校设立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16个学科乡村培育站。

彭峰、黄亚芬等21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围绕学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采取跟岗研修、网络研修、送培上门、专家指导、校际交流、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从“组内”到“圈内”,从“单打独斗”到“团体作战”,武进区“振兴乡村教育共同体”为城乡教育均衡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定向培养、优才计划、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乡村师资力量,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进一步巩固乡村教育优化提质成果,擦亮‘吾有优学’新名片。”曹雄伟表示。